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國際頻道

觸摸世界: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之無障礙展示

文‧圖/Mayaw Kilang

筆者曾有幸至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以下簡稱民博)進行博物館學術交流,順道參觀館內的展示與典藏。雖非第一次來民博,該次適逢展示更新,其中一處展示空間看起來並非甚為起眼,既沒有種類豐富的物件,也沒有鮮豔的色彩裝潢。物件的配置散佈在動線寬敞的地域,但是卻令筆者印象深刻,原來這樣感覺物件配置十分鬆散的區域是一處無障礙的展示區,在未來也有值得南科分館學習之處。

001大螢幕展件搜索系統

大螢幕展件搜索系統。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規劃出一項展示,主題名為「觸摸世界」,這裡標榜著除了「用眼看」的展示外,也包含了用手觸摸、用耳朵聽、用鼻子聞。從寬廣的動線來看,可以讓配置輪椅的觀眾不會有碰撞到展品設施的疑慮。

一進入此處,有一面大型觸碰式LED面板,把所有民博正在展示的物件納入資料庫內,透過觸碰式LED面板,可以將物件縮小、放大好仔細觀賞物件。一個物件包含多種視窗,打開視窗就可以了解展示物件的位置、採集地點、時間、文化背景、研究成果、相關文獻等。另外,相關文獻則放置在同一空間,可以立即抽取翻閱,不用再到其他書籍專區,這點對使用者來說甚為友善與貼心。此外,民博在此區域設置一座座半開放式獨立導覽室,透過螢幕影音短片能夠初步瞭解整個民博。

002展件搜索內容

展件搜索內容。

003展件說明

展件說明。

004相關展件之圖資

相關展件之圖資。

005導覽包廂

導覽包廂。

再往內走去,看到三座獨立平台,平台上各自擺放鳥類標本、銅製人像、石雕獸像。原來這些物品是要讓人去觸摸,無怪乎銅製人像、石雕獸像看起來十分光亮,原因是經過人手去觸摸所造成。本來筆者以為是複製品,看了解說牌才知道都是所謂的「真品」,但是將這些作品讓人觸摸,這需要對人性的絕對信任,從現場看到物件仍十分新穎與乾淨,這要不就是博物館展品甚多、修補技術高超足以補充毀損,要不就是日本的觀眾素質甚高。筆者從旁觀看,後者的因素似乎比較大。

006青銅器展品之觸摸

青銅器展品之觸摸。

007雕刻石像展件之觸摸

雕刻石像展件之觸摸。

008可觸摸之展品

可觸摸之展品。

009鳥類作品之觸摸

鳥類作品之觸摸。

靠牆區域放置數件該館至各地蒐集到的民族樂器與日常用品,同樣地,也是開放給參觀民眾觸摸。放置的展品,其材質有竹製品、陶製品、籐製品、木製品、金屬品,形狀有圓形、長條形、不規則形狀等。筆者閉著眼睛,模擬自己是一位眼睛不適的觀眾,將一件件展品細細觸摸,那種心裡的感受,的確與平常用眼睛看的截然不同,想像出的物件有時會與眼睛所看到的有些差異,但卻滿足了眼睛以外的感覺。

最後,有三道用黑幕簾構成的孔洞台座。台座前面備有椅子,可坐在椅子上將手深入孔洞內,舉頭望去,解說牌分別說明了有貝殼與竹子做成的海圖、石砧、木魚,因為孔洞被黑簾所遮蓋,即使眼明之人也無法看到展品的實際形狀,這時真的只能用手去觸摸了,完全與眼睛不適之人相同。令人驚喜的是,當手去觸摸海圖時,還會有涼風吹拂,彷彿陣陣海風。觸摸石砧手中還沾有細沙,觸摸木魚還會有聲音傳出。此外,在台座前有點字供人觸摸閱讀,同時也備有自動語音導覽系統,有觸控筆觸摸特製凸圓點,語音即自動播放進行解說。

010觸摸黑簾後之展品

觸摸黑簾後之展品。

011自動解說系統

自動解說系統。

012聽展示之解說

聽展示之解說。

這樣的設置,讓人見識到日本人的細膩,也看到博物館執行有關友善平權的展示。這樣的展示,技術層面並不困難。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或許才是最需要克服的。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兼主任)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