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展廳陪同參觀服務講座:落實友善服務的願景

文/劉少君‧圖/張雅惠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從開館以來,致力營造無障礙環境與友善服務,持續針對身心障礙、高齡等不同需求的觀眾,常態性提供無障礙參觀服務與活動。因應112年史前館康樂本館開館,依展廳空間設置友善環境,以適合身心障礙者及樂齡參觀,於是規劃於重新開館前,辦理友善陪同服務培訓課程,以利本館一般教育推廣活動計畫推動社福團體、身心障礙者以及樂齡團體報名相關友善平權教育課程及活動。2023年2月18日、2月19日分別以兩梯次課程,學習以協助者角色帶領參觀的接待方式,增益康樂本館、遺址公園職員及志工在展廳友善服務及戶外活動設置友善服務台的認知與技能。

陪同服務基本培訓課程大合照

陪同服務基本培訓課程結束後大合照,大家一起用國際手語比出「I LOVE YOU」。

認識文化近用與本館建置友善環境的資源

此次課程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為認識文化近用的概念與本館友善環境建置的資源。史前館於2000年開館時即重視無障礙環境的建置,親近的無障礙環境是歷經長期的觀念演變才發展為今日的狀態,博物館是為全民服務和使用的空間,是落實行動不便者平等參與和共享權利的重要場所,也是無障礙環境設計的重要體現之處。談到無障礙環境設計乃至於文化平權或是文化近用,常與accessibility相關。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領域資訊網對accessibility譯為可接取性、可近用性,博物館常將之譯為文化近用或友善平權,指的是民眾能夠親近參與,期待博物館讓不同群體的觀眾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博物館展廳能夠成為全民易於親近的知識場所。

無障礙環境設計強調環境的親和性,親和性即鼓勵各種身體狀況的人們皆能與社會融合,展廳環境空間盡量考量行動不便者的使用要求,首先就要使他們可以抵達、進入並使用。史前館在展示設計上考量身障者需求的尺度和行動特點的要求、地坪標高的變化、展示設備的佈置等。

本館建置的友善環境資源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在無障礙環境設置了無障礙及婦幼停車格、無障礙洗手間、輪椅保留席位、無障礙樓梯、無障礙坡道、走道迴轉寬於150公分、無障礙電梯及手扶梯。通用環境的建置包括字體放大、口述影像導覽、資訊上傳、觸覺輔具、操作枱下淨空65公分、降低展枱、手語翻譯以及雙視地圖。此外也建置了友善環境包括全性別洗手間、多功能洗手間、哺集乳室、穆斯林祈禱室、親子洗手間。若有其他需要,還可租借手杖椅、拐杖、輪椅、放大鏡、助行器、娃娃車等。

此外,因應時代的變遷,多元文化的發展,加入了同理心的思維。史前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重新思考友善環境的建置,並在前瞻工程期間納入共融設計,希望來館遊客不會因為身份、年齡、性別、地域、族群、身心障礙等差異,產生觀展及公共環境使用上的落差,以達文化近用(cultural accessibility)的目標。透過盤整本館友善環境的資源認識,讓本館第一線服務參觀者的同仁以及服務志工夥伴依參觀者需求,給予適當的服務,達到親近博物館的理念。

課程的第二部分是認識障礙者的特質與協助障礙者的執行特徵。我們將無障礙環境的使用者分成三個部分來認識,其一是行動不便者也是一般大家所認識的肢體障礙者以及視聽障礙者,生活不便者有智能障礙者,以及包括失智與失憶的認知障礙者。而前來博物館的參觀者還包括了兒童、孕婦、抱小孩的成人、提重物的人以及受傷的人,這些也需要逐項介紹,以便建立基本認知,瞭解如何提供適當的協助與服務。

實作練習陪同服務

下午為第三部分課程,主要著重在練習陪同肢體障礙者以及視聽障礙者的基本服務。

練習的課程主要以兩人一組來進行,一人為障礙者,另一人為陪同服務人員,隨後兩人互換角色。練習過程中,除了體驗障礙者行動不便的感受,同時也可以深化同理心,適當給予陪同服務者即時回饋,便於產生深刻印象。針對肢體障礙者的服務則練習安全使用輪椅,採平面推行、上下斜坡行徑的方法並搬移輪椅。

輪椅基本服務繆習

兩人一組練習輪椅基本服務。

對於視覺障礙者的陪同服務,主要練習人導法的定向行動。先認識定向行動基本原則問(是否協助);拍(輕拍手背);引(引導行進);報(報讀路況)。再兩兩一對開始學習提供視障服務的技巧,如窄道通行、入座離座、開關過門、轉向、換邊、進出電梯、上下樓梯等。

視障者定向行動服務練習

視障者定向行動服務練習。

第三部分是學習與聽障者溝通的技巧。這次學習了簡單的筆談以及臺灣手語入門,包括認識手語的基本手形、位置、方向、動作、表情。接待服務的手語詞彙挑選了6句常用詞彙,包括:請問、你好、謝謝、對不起、等一等、不客氣等問候語,我是誰相關的簡單自我介紹,還有這是哪裡的相關地理位置以及本館的全銜與簡稱。由於時間的關係,許多詞彙無法納入入門課程。志工夥伴們下課之餘也不斷詢問其他延伸的手語詞彙,也告知工作人員,友善服務相關課程很有趣,也很期待下次的服務課程。

學習手語服務入門詞彙

參加者學習手語服務的入門詞彙。

為落實友善服務的願景而努力

史前館在落實文化部文化平權、語言平權、建構多元語言環境之重要政策,以符合因地制宜與參觀民眾語言使用導向等政策需求,達成資訊交流無障礙;史前館逐項開展簡介影片多語化、展場影片多元字幕及配音、多元語言導覽選擇等方式,創造永續發展多元文化性的友善環境,達到滿足參觀者的需求,並符合推廣多元語言之政策旨意,具體落實國家多元語言之保存及傳習。同時亦可藉以弭平文化落差、落實文化平權及文化近用,促進多元文化發展,呈現臺灣多元社會及文化多樣性的特色。

對於不同族群如何提供開放博物館、提升友善參觀環境及提供適宜的參訪經驗,是史前館仍需要持續思考與進步的重要課題。史前館還需繼續進行更多的擴充設計與教育訓練,持續納入文化平權的精神並推動相關業務。致力於建造一個符合通用設計概念的文化近用空間,各項軟硬體設施設備,盡可能讓身心障礙者、長者、幼童、孕婦、不同性別、文化背景、國際友人等,所有參觀者皆可使用或參與展示教育之中,並以使用者導向給予適當的服務及輔助用具,是我們努力的最大動力。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史前館友善平權小組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