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神話不比歷史虛構:南島常設展廳創世起源動畫的策展筆記
南島常設展廳第一單元的第一區「世界開始的地方」,將會呈現一段長度約3分鐘的動畫短片。片長雖短,但它要說的故事卻很長很長,是關於南島族群的創世起源神話。
從學科論壇到神話傳說
2020年的清明連假,南島廳策展團隊主策展人們與王長華館長,前往臺中與展示總顧問王嵩山老師開會。當時策展工作進行了約莫一年半,展覽架構卻已經反覆翻盤與修改。可是,在臺中的這場會議上,我們再一次做出有點麻煩的決定:打算捨棄當時規劃以論壇方式開場呈現「什麼是『南島』」的展示架構,改為創世起源神話。而原先同事吳意琳已經整理了許多神話文本,預計用於展覽一小角,至此由我接手,將它們發展為更大幅度的展示空間。
展覽敘事與架構的改變說明了什麼?開天闢地、萬物創生的神話所展現的宇宙觀,呈現的是人類學強調的主位觀點,相較之下以語言學、考古學、生物學等基礎所建構的南島圖像,呈現的則是客觀論述。兩者同樣重要,但當我們決定以主位觀點作為開場,事實上是為整個展覽的基本態度進行宣示。
主客位之間的辯論長期以來一直位於人類學學科的核心,因此宣示以主位觀點作為展覽開場,雖然不同於以往大家所習慣的擴散與分佈地圖,但以創世神話作為展覽開場事實上並不是創舉。直到兩週後一場舉辦於史前館的會議,才為這件事疊加了一層新的意義。
原住民諮詢會議的提問
2020年4月初展覽架構砍掉重來後,我們在4月19日進行了其中一場的原住民諮詢會議,希望能針對架構草案聽取部分意見領袖的想法,並將對話過程的鼓勵或檢討持續納入策展中。會議上阿美族導演馬躍.比吼問道:臺灣媒體每到九月底,總是報導孔子第78、79、80代子孫在臺灣,那麼史前館能不能告訴觀眾,原住民在臺灣有多少年歷史?按卑南族射馬干部落口傳,哈古(1943年生)是第69代ayawan(部落領袖),依此,史前館可不可以告訴觀眾,原住民在臺灣有至少超過2000年的時間?
這一道簡單卻有力的提問,的確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我明白以考古學為核心的史前史廳凡事與詮釋皆強調科學證據,我的考古學前輩們、同事們,面對這個問題實在為難。那麼,南島廳可以怎麼回應呢?
導演的提問刺激了我重新思考創世起源的文本選擇,原本我們僅以「均衡」為考量,因此所選取的神話文本,必須包括來自於臺灣、島嶼東南亞、大洋洲三個區域;神話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組織,既有平權社會的、也有階序社會的;至於神話文本的原型,最好能豐富多樣,有洪水、有聖山、有神人等等。
不過,經過諮詢會議上的這一棒震撼之後,我決定把答案保留在展場中,為一些源自於創始祖先一路傳承至今的世代記憶保留空間。除了前述卑南族射馬干和卡大地布部落的口傳歷史外,還有早年的民族學者王崧興在1958年,向阿美族馬太鞍部落領袖兼祭司Unak Tabong進行訪談,採集記錄下馬太鞍部落自從神譜以來的90餘代歷史。
我認為前述的均衡依然重要,但同時我也想在南島廳的開場中,埋下與臺灣史前史廳辯證的伏筆,於是有了「神話不比歷史虛構」這樣的子單元概念。
創意工作者的激盪與合作
設計團隊名匠設計在2020下半年加入,由於典藏品或文物無法呈現南島世界創世起源的豐富,我們決定借助動畫影音。但如何扮演好一檔常設展覽開場的角色,有綜覽的格局也有神話的氣勢,但同時保有細究的謹慎卻不讓觀眾疲乏,成為這區最大的挑戰。
我對於第一次針對這部動畫腳本的討論會議仍印象深刻。或許是因為策展團隊已經向設計團隊再三強調,南島的多元與異質是此常設展絕對重要且不可動搖的原則,因此我們彼此對於這部動畫有一個粗略但共同的發想基礎:透過多分割畫面來展現。但偏偏動畫團隊一大力魚工作室和彰三影視製作給了我們給了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提案,因此閱讀會議資料後的我們有些不安,設計公司也有些緊張。
在動畫導演李阿力簡報過後,線上會議室沈靜了一會兒,我感覺到不同立場的四組團隊在等我整理思緒,給予第一聲回應。提案版本是畫面流動而變幻的,導演李阿力將各有特色的南島創世起源故事編寫成一個流暢的腳本,以一鏡到底的手法將風格相異的插畫家作品,連貫成一串整體的組曲。「我有被說服耶。」我應該是這麼說的吧。導演依照不同的神話文本,憑直覺想像著不同的視覺風格,他再按各別的個性編排出動畫節奏。當下我的直覺是,風格迥異的插畫正回應我們一直想強調多元與異質的南島,一鏡到底的流動感呼應了與南島緊密相關的海洋,而畫面流動的方向則是巧合地,成為南島族群朝向東方遷徙的暗示。
由於我希望來自南島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能在影像中找到親切熟悉的元素、引發各自的聯想或對號入座,因此決定移除特定民族物質文化的辨識度,轉而加強在地自然環境的邏輯與合理性。舉例來說,在雅美族/達悟族的片段裡,置入島嶼在地動物如角鴞和豬,但卻移除具高度辨識度的拼板舟船眼紋圖騰與紅黑白配色。另一方面,人物也從淺膚色修正為深膚色、從宛如古希臘的雕塑修正為海洋島民的五官、從流蘇斗篷的類民俗風修正為方衣與褲片的服裝形制……等。動畫腳本的工作簡報從第1版發展到最後第18版,回首從提案到正片完成的歷程,我看到外部的創意工作者與館內的策展研究者,各自展現專業並聆聽彼此意見的合作過程。
在南島廳中,此區將以大尺度的螢幕牆播放不停止前進的動態影像,影像畫面朝著單一方向快速前進,一方面引導觀眾循動線往下一區參觀,同時也隱喻南島族群朝著東方的遷徙擴散。我期待此區能夠為未來以南島起源遷徙為題的展覽敘事,提供一個以南島族群第一人稱敘事為主體、在語言學等學術框架之外的切入選擇。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發展組助理研究員,南島常設展廳主策展人之一)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南島文化專欄
-
回想 • 迴響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