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願是綻放的玫瑰少年──420性別平等教育日

文/呂憶君‧圖/楊素琪、呂亞竹

撕裂的玫瑰,葉永鋕少年之死

葉永鋕,屏東高樹國中學生,由於陰柔氣質有別於主流價值的期待,長期受到言語與肢體霸凌,如遭同學嘲笑「娘娘腔」或強行脫下褲子「驗明正身」,因此他常刻意避開下課時間上廁所。然而,在意外發生的2000年4月20日,他被發現頭、鼻出血倒臥在校園廁所裡,即便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此一事件的發生,凸顯學校性別教育缺乏探討對多元性別氣質的認知與尊重等議題,促使各界重新審視《兩性平等教育法》的不足,進而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與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的制定與推動。時至今日,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與深化仍有待各界努力,以期打破社會結構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

從性別議題談創傷與人權

本館於2022年舉辦「葉永鋕事件紀念講座」,希望提升參與者對於多元性別的認知、並破除性別刻板印象。本次邀請到當年於屏東高樹國中擔任輔導教師的瑪達拉.達努巴克,他以「在玫塊少年之後─在性別與原住民教育議題上的行動思考」為講題,指出在臺灣性別平等教育推動過程中,2000年發生的葉永鋕事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起事件揭露性別歧視帶來的暴力霸凌,起因於整體社會缺乏對於多元性別的認識,呈現既有性別框架造成性別少數的壓迫與難以抹滅的創傷。他分享二十年來身為學校輔導老師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並於原住民部落推動性平組織與倡議的實踐經驗。

為了提高觀眾使用本館性平教育資源的可近用性(accessibility),並檢討活動內容是否回應當代性別平權議題,本次講座後發放了問卷。藉由問卷分析了參與者的年齡層、性別,及活動是否有助於參與者察覺性別刻板印象、了解生活中發生的性別歧視、認識不同的性別氣質、提高對性別議題的敏感度、或因認識不同性別氣質而尊重彼此差異,以及參加管道(網路宣傳、親友告知或其他)的可及性。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者近8成為女性, 40-49歲者有42.1%。參加管道中,66.7%來自網路宣傳,其次為透過教師進修網、公文及親友告知的33.3%。對於所安排的講座是否有助於學員獲取性平知識?從統計可知,有66.7%聽眾非常同意及33.3%同意認為有助於察覺性別刻板印象,96.3%同意有助於了解生活中發生的性別歧視,63%非常同意及33.3%同意有助於提高個人性別議題的敏感度,對於有助於認識不同的性別氣質,同意者74.1%及非常同意者有25.9%。

整體而言,本次講座滿足了聽眾對於性別議題認知的需要,也有助於提升參與者對於多元性別的認知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其中,本次參與者近七成為第一次來館聽演講,也意味在臺東有不少人關心性平議題,這是件可喜的事。

呂憶君-楊素琪海報設計

冀以「葉永鋕事件紀念講座」提升參與者對於多元性別的認知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史前館提供,楊素琪設計)。

意想不到的回應

這次舉辦葉永鋕事件紀念講座,沒想到聽眾參與狀況比預期的好。某種程度上,也跳脫先前對於東部地區討論性別議題態度保守的印象。例如從問卷調查的聽眾回饋,「講師很讚!」、「玫瑰少年的故事與議題,原已聽過即在課堂的應用多次了。原本還在猜想內容不知是否會與所知雷同。但講師的演講與內容非常豐富,在原住民身分認同與同志的雙重交織下,分享了許多以前所困惑不解的東西,覺得講師的豐富度,礙於時間限制仍有許多聽得欲罷不能的地方,期望之後還有機會可以再邀請講師演講。」、「希望能繼續辦理性別、階級與族群交織的活動。」、「未來可以多分享案例或生命故事。」、「有別於從葉永鋕事件來切入性別議題,永鋕反而只是社會脈絡的開場,讓大家可以從整個社會文化下來看,讓老師們能夠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能為孩子們創造怎樣的友善環境!」、「達努巴克老師很勇敢,葉永鋕的故事也給我們很多啟發。經由達努巴克老師生命故事的分享,理解排灣族的性平延展,有助於在公務機關及教育現場的個案處置。老師帶來滿滿的正能量和不同視野。」、「對達努巴克老師投入性別平等的努力給予尊敬的掌聲。」、「感謝講師的分享,收穫很多,鼓舞良多;教育路上提供創造孩子更友善的空間,讓更多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平時就很關注LGBTQIA及女性權益相關議題,今天又對『原住民同志族群』有深入認識及瞭解。希望臺灣的玫瑰少年們能因社會多元開放進步而更勇於活出自我,每個種族、性別、性傾向、政黨、宗教都是值得尊重與被包容、被欣賞。」講師達努巴克的演講深具啟發性,現場聽眾回應熱烈,原來在東部有不少人關心性別與原住民教育,對主辦單位來說,也得到支持與鼓勵了。

呂憶君-0416活動照呂亞竹拍攝

講師瑪達拉・達努巴克的演講深具啟發性,現場聽眾回應熱烈(呂亞竹拍攝)。

願玫瑰少年綻放出最美麗的樣子

從以上問卷分析結果及參與者回饋,關於本館性別平等教育推動的應用深化:一、本館設立「葉永鋕事件紀念講座」成為年度常態性的性別平權活動,並紀念此開啟國內性平教育政策的重要事件。二、對於參與者的年齡層,希望可觸及40歲以下群體,預計以學校教師為目標群體,希望他們可成為推動性平教育的潛力種子。三、為改善目前實體活動參與者的性別比例以生理女居多(本場次近八成為生理女),預計採實體與直播方式增加民眾接觸活動的管道、採用活潑有趣的多元型態活動(如桌遊、手作體驗活動等),及在親子群體入館比例較高的時段(如暑假、春節或連假)安排性平活動,冀以提高生理女以外的群體參加性平活動的比例。四、以串連起在地性平組織為目標,本次參與者的背景有同寮(臺東性平組織)的成員、國中及幼兒園等教師,預計以這些原本就關心性平議題的參與者為基礎,連接在地性平組織,以發揮更廣效益。綜述以上,希冀國內性平教育的推動可以更為普及且深化、社會大眾能更為理解且察覺性別不平等的困境,願玫瑰少年可以走出幽暗與桎梏,在更為性平友善的環境裡,綻放出最美麗的樣子。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康樂本館助理研究員,性別平權計畫承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