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樁
撰稿者
陳珮瑜
內容
標準樁有時候又被稱為基準樁,標準樁通常是在考古探坑旁邊,牢牢埋入地下的一根木條或鐵條。標準樁主要的作用,是讓考古學家可以在標準樁上訂定一個標準深度,也就是標準面,然後將水線綁在標準樁的標準面刻度上,如此才能夠在發掘進行的時候,以水線當作標準深度的延伸,對各種現象或遺物進行深度測量。如果發掘進行的時候,沒有先在坑邊設置標準樁,那麼即使定了某個高度當作發掘的標準面,也沒有參考的標準和延伸的依據,在這種情況下,考古學家自然無法進行精確可靠的測量,這對於重視測量以確認地層深度或平面空間關係的考古發掘來說,是相當嚴重而不恰當的狀況。
由於不同的考古發掘環境可能有不同的條件限制,並不是所有的探坑發掘都能夠在探坑旁邊訂定標準樁,例如有些遺址可能地層中布滿石頭,木樁或鐵條無法穩固的固定在地表,這時候有可能會利用環境周圍一些固定的標的物,例如樹木的枝幹,來扮演標準樁的角色,以便能讓發掘順利進行。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標準樁不一定是由特定的物品做成,更重要的是提供考古學家標準面的基準,抽象意義比實質意義要大的多。另外,在有些大型的考古發掘工作中,不太可能只使用一個標準樁來涵蓋所有的發掘範圍,這時候就需要在各坑周圍適當的位置分別訂定標準樁,而標準樁上的標準面高度,則是需要以最初訂定的標準面為基準互相比對,以確保得到正確的結果。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