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刻劃紋


撰稿者
曾繁邦、許湘彩
內容

考古出土的陶器,就其表面可粗分為素面陶和有紋的陶器。有紋的陶器又依其施紋方式的不同粗分為刻劃紋、壓印紋與堆紋等等。   

在陶土剛捏製成形,還沒有變硬之前,用各種硬物在陶器表面上刻畫上一些規則或不規則的紋路,再拿去燒製,此便為刻劃紋。刻劃紋意指陶器表面上分布的紋飾的一種,亦指出了此種紋飾是以手工刻劃而成的;從命名中我們也可看見陶器的製作技術。刻劃紋又有回紋、單雙波紋、平行條紋、菱形紋、連弧紋等等各種以不同工具和不同手法刻畫出的紋樣,甚至還有較為複雜的人形紋樣(在陶璧上刻劃出人形)。   

刻劃紋是除了壓印紋以外,另一種很常見的陶器紋飾,在臺灣地區史前時代的陶器紋飾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考古學家在臺灣各地遺址所出土的陶片、陶器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刻劃紋。例如番仔園文化中黑灰陶上的波浪狀櫛紋、龜山遺址的人形紋,還有營埔文化、大湖文化、鳳鼻頭文化等都出土許多帶刻劃紋的陶器。

參考來源
1、鹿野忠雄著 宋文薰譯 1955 《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