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活動地


撰稿者
陳珮瑜
內容

活動區域是指人們在一個聚落或家庭之中,進行各種特殊活動的區域。因此這個概念是相對於整個家戶或聚落等居住部分或空間而存在的。活動區域的功能是提供人們進行各種一般性的活動,例如:製造工具、烹煮食物甚至是聊天喝茶;或者用來進行其他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活動,例如:團體聚會、民俗慶典等等。   

我們在討論活動區域的時候,可以依照參與活動的對象而區分成家戶(家族)和社群(公共)兩個層次;並且依照活動的地點區分室內和室外的空間。例如:村落裡大家用來聚會的公共廣場是屬於社群層次的室外活動區域,禮堂則是社群層次室內的活動區域;家戶的庭院(如三合院的廣場)是家戶層次的室外活動區域,客廳則是室內的活動區域等等。   

在考古學的概念中,活動區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活動空間,所以為了方便活動,人們也勢必會妥善的維持活動區域的空間,比方會藉由經常性的清理行為來維持這些區域的整潔和空曠,而不會將雜物或不需要的東西堆置在這個地方。正因為一般的廢棄物很少堆積在這個區域,活動區域的概念提出時,顛覆了傳統考古學上,「遺物堆積最多的地方就是考古遺址與人類活動的核心」的概念,讓考古學家重新思考「遺物出土的位置」與「人類空間使用」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對於過去人類聚落的空間配置可以做更精確的分析。   

然而,如果活動區域沒有遺留很多的考古遺物,考古學家應該如何判定哪裡是以前人的活動區域呢?為了克服這樣的問題,考古學家會使用「空間分析」的方法,把整個遺址裡面的遺物分布利用繪圖或電腦方法表現出來。然後根據遺留下來的物質和現象,推測人們在不同的區域可能分別進行了哪些活動,再進一步的向大家解釋、說明哪些地方是遺址裡面的活動區域。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