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龜子山遺址
龜子山遺址位於大屯山的熔岩紅土台地區,在行政區域上隸屬於台北縣金山鄉五湖村,其所處經緯度為東經121度37分55秒,北緯25度13分5秒,遺址的地理位置是在金山往基隆公路右側,土名叫龜子山的山坡頂上,海拔高度約為50公尺,面積約為150000平方公尺。這個遺址地表上多為住家,山丘丘頂緩坡為梯田,目前種植花苗,因為受到農耕活動與現代住宅建築的破壞影響,所以保存不佳。
龜子山遺址是盛清沂於1962年1月25日在台灣北海岸作地表調查時所發現的,此後從1963年到1990年之間,分別有宋文薰、黃士強、劉益昌、連照美等人都在這裡做過地表調查,1993劉益昌等人則在此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第一期的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評鑑本遺址具有可被列為古蹟的重要性,因此建議政府將龜子山遺址指定為古蹟,並且進行規劃與整理。
這個遺址出土了許多石器,包括了石錘、許多石質廢料、打製石斧、有肩石斧、有段石錛、凹石、網墜、磨製石錛、矛鏃等,還有玉錛、玉管珠、玉飾品等玉器,以及各種類型的陶片,包括繩紋陶、素面陶、彩陶等。根據出土遺物的特徵及碳十四年代的測定結果,有考古學家認為此遺址的文化層序,由早到晚依序為:最早是大坌坑文化,年代約為距今6300年至4500年前;其次為訊塘埔文化,年代約為距今4500年至3500年前;再來是圓山文化,年代為距今3100年至2700年前;最後是十三行文化,年代為距今650年至300年前。而有關龜子山的重要文獻,主要有〈{臺灣省北海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盛清沂1962)、〈台北縣金山鄉龜子山遺址出土的新資料〉(劉益昌1990)、〈台灣北海岸新發現的萬里加投遺址—兼述鄰近的龜子山遺址〉(臧振華、劉益昌、朱正宜1990)、《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報告》(黃士强等199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