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坪隴遺址
熾坪隴遺址位於馬祖東莒島的西側海邊,海拔約40 – 45公尺高的一處靠山面海的山坡上的小台地。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島嶼羅列,許多島嶼的考古研究工作多年來已有相當的成就。馬祖列島位於福建的閩江口,在2001年之前從未有專家學者在此進行考古工作。一直以來,人們總認為馬祖列島的開發和住民的移入是明末清初時候的事,但在2001年的考古遺址普查時,發現了多處的考古遺址:3處史前時代遺址,5處歷史時代早期遺址。其中「科蹄灣遺址」即現稱「熾坪隴遺址」經過2001年的試掘、2004年第一次發掘、2005年第二次發掘之後,將馬祖列島有人類在此生息的歷史向前推進了約6000年。
熾坪隴遺址的發掘面積約100平方公尺。東莒全島的土壤均為鬆軟的沙質土,遺址則以貝類堆積為主要特徵,所以熾坪隴遺址可以說是沙丘與貝丘的混和性遺址。
熾坪隴遺址兩次發掘,出土遺物有石器、陶器、貝殼、動物骨骼及大量的陶器等。石器共230件,磨製與打製均有,以打製者為多;貝類有17種,均為海生種,未見淡水貝類;動物骨骼多屬小碎片,少數可辨識的有魚的牙齒、龜甲和脊椎動物的脊椎骨,其種屬尚未經鑑定。另外,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少量澄黃色泥質陶、泥質灰硬陶、泥質白陶等。遺址的碳十四年代鑑定約距今6000-4000年之間。
由熾坪隴遺址的陶器所顯示出的訊息,可知台灣海峽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憑藉著優越的航海技術,從中國東南沿海向太平洋、印度洋等島擴散。東莒島可供作為史前人類海上游移的中繼站、休憩處,因此,熾坪隴遺址若被認為是一個季節性居住地,留下文化堆積較薄的遺址,是可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