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濱新社遺址
撰稿者
葉長庚
內容
新社遺址,根據2004年出版的考古遺址普查資料記錄,遺址行政隸屬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位於加塱溪北岸小山丘到台11線公路之間的坡地,經緯度為東經121°31'50”、北緯23°39'39”(劉益昌等2004:1508-HS-1)。
本遺址最早由日人學者森丑之助於1926年發現,後來陸續有學者前來進行地表調查,早期學者著作中主要關心遺址上所發現的巨石遺留(鹿野忠雄1930;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1955:69;宋文薰1976),另外就是遺址普查計劃下所進行的調查資料(連照美、宋文薰等1992;黃士強等1989;黃士強等1993;劉益昌等2004)。
陳有貝(1991:62-65)在其區域研究中提到新社遺址出土罐形器和缽形器,有陶蓋、把手、圈足等,且在陶罐口唇緣上有與嶺頂遺址相似的豆粒紋紋飾,石器方面則有打製石斧、打製石刀、石杵、網墜、石片器、玉質器等。
新社遺址被認為是麒麟文化之遺址,主要因為在遺址上曾發現過岩棺、石柱、單石、石輪等巨石文化遺留,其岩棺目前展設於臺灣博物館(劉益昌等2004:1508-HS-1, 3)。
參考來源
1、宋文薰 1976 〈臺灣東海岸の巨石文化〉,《ぇとのす》6:145-156
2、陳有貝 1991 《花蓮縣花蓮溪口至秀姑巒溪口附近海岸遺址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鹿野忠雄 1930 〈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遺跡に就て(一)(二)〉,《人類學雜誌》45(7):273-285;9:362-374
4、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 1955 《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連照美、宋文薰、李坤修、李明欣、趙金勇、市原常夫、馮淑芬、李德仁、陳韻安、黃信凱(連照美、宋文薰等1992) 1992 《臺灣地區史前遺址資料檔(一):臺灣地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畫第一年度計畫報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專刊2。臺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6、黃士強、張慧端、陳維新、朱正宜、陳有貝(黃士強等1989) 1989 〈人文史蹟調查分析〉,《東部海岸陸域資源調查及分析》:1-54。臺灣省住都局市鄉規劃處委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執行
7、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黃士強等1993) 1993 《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
2、陳有貝 1991 《花蓮縣花蓮溪口至秀姑巒溪口附近海岸遺址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鹿野忠雄 1930 〈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遺跡に就て(一)(二)〉,《人類學雜誌》45(7):273-285;9:362-374
4、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 1955 《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5、連照美、宋文薰、李坤修、李明欣、趙金勇、市原常夫、馮淑芬、李德仁、陳韻安、黃信凱(連照美、宋文薰等1992) 1992 《臺灣地區史前遺址資料檔(一):臺灣地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畫第一年度計畫報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專刊2。臺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6、黃士強、張慧端、陳維新、朱正宜、陳有貝(黃士強等1989) 1989 〈人文史蹟調查分析〉,《東部海岸陸域資源調查及分析》:1-54。臺灣省住都局市鄉規劃處委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執行
7、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黃士強等1993) 1993 《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