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芬村遺址
撰稿者
宋昱潔
內容
進芬村遺址行政上隸屬於彰化縣芬園鄉進芬村,位於八卦台地東緣貓羅溪河階西側台地,進芬村枋樹腳聚落之西側台地緩坡面上。經緯度座標為東經120度37分3秒、北緯24度0分29秒,海拔高度介於75至95公尺間,長寬大致為350×150公尺,面積約為4萬平方公尺。
此遺址為1972-73年濁大計劃進行時由何傳坤先生發現,1995年則由執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劃之學者調查。除此之外尚無更進一步之研究資料。
遺址因耕種而部分受到破壞,遺物散佈於台地面上,以東南側分布較為密集,但未見有文化層。出土遺物包括橙色細砂陶,摻細沙,硬度約為2,器型為罐型器;灰色細砂陶,器型主要為罐形器,同樣摻細沙,硬度在3以下,摻沙粒徑約在2㎜左右,且器表多為素面,未見紋飾,以罐型器為主;另有灰褐色細砂陶,同樣摻細沙,沙粒徑約在2㎜左右,器型則見有缽形器。石器方面則有打製斧鋤形器、磨製斧鋤形器、打製石刀、打製石片器等。遺址所屬文化類型應為營埔文化,年代約介於距今3000至2000年前。營埔文化遺址主要分布於台灣中部大肚溪和濁水溪中下游一帶的丘陵與河階地上,由於分布範圍廣,各遺址間變異性甚大,但一般皆以灰黑色罐與缽為陶器主要器型,石器種類也相當繁多,包括石鏃、石錛、石刀、石鋤、網墜等,其文化年代則介於距今3500至2000年前。在1995年考古遺址普查計畫報告中有研究者將此遺址歸類為維新庄類型。
參考來源
1、何傳坤 1977 〈台中縣大肚山台地及彰化南投縣境八卦山台地史前文化調查報告〉。2、張光直編,《台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27-64。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李德仁、朱正宜、蔡世中 1995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硏究計畫(第三期) 》。臺北市:內政部。
4、臧振華 1999 《台灣考古》。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李德仁、朱正宜、蔡世中 1995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硏究計畫(第三期) 》。臺北市:內政部。
4、臧振華 1999 《台灣考古》。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