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測候所遺址
淡水測候所遺址位於台北縣淡水鎮竿蓁里,遺址西北距淡水火車站約500公尺,淡水線公路、捷運路線皆穿過本遺址,公路北側為墓地,公路南邊為一軍事基地(原為測候所),其位置在東經121°26`25"",北緯25°10`6""。此遺址為盛清沂(1962)地表調查發現,黃士強等(1980)、連照美等(1992)、劉益昌(1997)等歷次的普查計畫都曾複查過此遺址。劉益昌調查時發現,公路北邊的斜坡上(現為公墓)雜草生長高約及胸,公路南邊軍事基地四周為竹林,因此推測遺址可能已遭嚴重的破壞。地表採集有素面陶片、粗砂褐色陶、凹石及石槌等。推測此遺址年代為距今4,500B.P.年前左右屬大坌坑文化晚期(劉益昌1997)。
李匡悌於1998年受國道新建工程局委託辦理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工程設計暨配合工作,為避免設計路線穿過重要遺址,因此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進行工程範圍及周邊地區內文化資產的調查和整體評估作業。此調查評估作業中,曾對淡水測候所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於軍事據點南側靠近河岸之樹林裡發掘了兩個2m×2m以及百齡公園內發掘了一個2m×2m的試掘坑。發掘出土的遺物相當豐富,近代遺留有青花瓷、硬陶、磚瓦、銅錢、琉璃等;史前遺留有陶器及石器。除此之外亦有貝殼及獸骨等生態遺留出土。據李匡悌研究的結果認為,這三個發掘坑都有不同程度的擾亂,因此除了晚近地層中出土的青花瓷及銅錢可以判定為清代時期的遺留外,史前遺留的部分尚未能進一步確定其所屬之年代(李匡悌1999)。
2、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報告。
3、連照美、宋文薰等(1992)。《台灣地區史前遺址資料檔(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4、劉益昌(1997)。《台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中國民族學會執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