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看西遺址


撰稿者
曾繁邦、許湘彩
內容

看西遺址是在1992年10月,因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畫規劃路線沿線文化遺址調查計畫下,由臧振華等調查發現,收錄於《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畫規劃路線沿線文化遺址調查評估報告》(1993,台北市: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後在1994年3月,在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工作下再次調查。

看西遺址經緯為:東經120∘14'10”,北緯23∘5'25”。地點位於中山高速公路及看西排水圳西側,遺址範圍西至農宇鐵工廠西側約200公尺,北至南134公路北150-200米,南至國道一315K標示牌南約200公尺旁之蔗田排水溝附近。其行政隸屬於台南縣新市鄉豐華村和台南縣安定鄉港口村,地理區則屬於嘉南平原南側的沖積平原。全區地勢低平,海拔約3-4米高,遺址西南側疑為古台江所在,推測看西排水圳之原水道可能即注入台江。遺址所在土層土質屬黃褐色沙頁岩沖積土,下層漸黏,文化層則呈灰褐色。

遺物分布的狀況,遺址以南134公路南方之魚塭區中有較多之遺留,北側較少。文化層距地表約80公分,厚約100公分(以台糖看西農場新挖排水圳剖面為準)。遺址面積約900*900m,700000平方米。西半部幾為魚塭破壞殆盡,東側為蔗田,保存尚佳。其內容屬於蔦松文化蔦松類型的看西期,年代為距今2000-400年。

遺址內貝塚呈小區域點狀分佈,各點面積可能不大。出土的陶器依質料可分為橙色細砂陶、灰黑泥質陶和橙色泥質陶;器型有罐、缽口、支腳、陶環、鳥頭狀器等,多為素面,少數施貝印紋。另外也出土凹石、貝殼、獸類長骨及牙。

參考來源
1、199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南縣、臺南市》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2、1993《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劃規劃路線沿線文化遺址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