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山遺址
金龜山遺址行政隸屬於金門縣金沙鎮,位於金門本島東北方,田墩聚落西方約五百公尺,金龜山的南側山腰上,所在位置現為一處斷崖。遺址大致位於東西走向的金龜山中間部位,該地略為平緩,但東北較高,而向西南傾斜。方格座標2710600mNx642000mE,海拔高約約22公尺。遺址所在地圖:五千分之一金門像片基本圖,圖號9022-II-096,圖名:西園、圖號9022-II-097,圖名:官澳。
金龜山遺址曾經遭受重機械削剷的重度破壞。基本上,金龜山遺址即為一大型的貝塚,現有的面積為遺址殘存的部份,形狀略呈半圓弧形。大致推估範圍,東西長約25公尺,南北寬約10公尺,面積約僅250平方公尺。貝塚上層大約出現在地表下10公分左右,其厚度因地形之故並不一致,大約在40到75公分之間。貝塚伴隨出土些許的文化遺物和豐富的海生貝類遺留。其中的文化遺留,包括有陶質遺物,如陶容器、硬陶、以及瓷器和石器。生態遺留則以海生貝類遺留為主,分屬於22種屬,另外也出土少許風化嚴重而無法鑑定種屬的獸骨。貝類則以牡蠣和血蚶為主。
金龜山遺址也發現近代墓葬,出土鏽蝕嚴重的鐵釘和疑似柺杖底部的鐵器殘件,碳十四年代測定,距今約550到600年前。
金龜山遺址出土的文化遺物,包括陶質遺物、石質遺物、瓷器和上述出土於近代墓葬的鐵器殘件。陶質遺物有陶容器,大致可以區分為紅褐陶和灰黑陶二大類,但前者居多。皆為手製,器內側有手捏的痕跡,部份表面經過磨平處理。絕大部分為素面陶,器表施有紋飾者主要為繩紋和壓印紋。器型有罐形器和缽形器。另外在探坑的上層也出土少許硬陶。石質遺物數量少,僅出土1件石鏃和1件石錘。瓷器主要為青花瓷,皆出土於探坑的上層。
金龜山遺址曾經過多次的碳十四年代測定,距今約7,200到9,000年前。有學者從陶片紋飾中出現貝殼鋸齒緣所壓印形成的紋飾來看,認為其文化屬性屬於所謂的復國墩類型。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金龜山遺址所屬的年代較早於復國墩的年代,而且目前已知的類似遺址數目少,而經過發掘的遺址,又都屬於小規模試掘的性質,加上出土的文化遺物也不是很豐富,較為具體的結論,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總的來說,就金龜山遺址的研究過程而言,它是陳仲玉1995年發現,當時就曾經過試掘;陳仲玉1997年再次試掘;在往後的幾年內,分別為陳維鈞(1999)、蘇啟明等(2000)、陳仲玉等(2001)、以及陳維鈞(2004)進行過調查或發掘。
2、陳仲玉 1997 《金門島考古遺址調查研究》,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
3、陳維鈞 2004 《金門縣金龜山遺址考古發掘報告》,金門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