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岡山遺址
撰稿者
葉長庚
內容
花崗山遺址位於花蓮縣花蓮市,在美崙溪河口右岸台地上,遺址範圍現為花崗山運動公園,最早的查與發掘工作,於1929由日人學者宮本延人與移川子之藏所進行,認為主要遺物分佈在今日公園北側與體育館周邊,1992年時因重建體育館而由史前館葉美珍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劉益昌2004:1501-HKS-1)。
在1992年的發掘中,花崗山遺址出土的紅彩陶、繩紋陶與甕棺為其重要的文化特徵,另外打製的砝碼型網墜有密集性出土的現象,其它石器還有打製石斧、石杵、磨製斧鋤形器、錛鑿形器、矛鏃形器、石刀等,主要為生業用工具,其中石刀有捲瓣石刀、半月形石刀,有還有帶有代孔的石刀,從這些磨製石器顯示出當時人高超的攻石技術。
另一方面花崗山遺址出土的陶器被研究者分為紅彩陶(第一陶群)、繩紋陶(第二陶群)與第三陶群,研究者認為從陶器資料中透露出花崗山遺址存在的文化獨特性,並且不同於早期認識的麒麟文化,故以花崗山遺址為代表命名了「花崗山文化」。
花崗山遺址還有一項重要的文化特徵—甕棺,1992年的發掘共出土了4座甕棺,可歸納出一個甕棺的基本模式,為將一大型帶圈足陶罐在土掉口緣後覆以蓋石或是以兩件去帶口緣的大陶罐缺口相扣而成兩種情況,雖然因埋葬行為而造成層位的擾亂,但仍較有可能是屬於花崗山文化之埋葬行為。(葉美珍2001:3-29)
參考來源
1、葉美珍 2001《花崗山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刊第六號 2、劉益昌 200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