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共和遺址


撰稿者
謝艾倫
內容

共和遺址位於南投縣集集鎮隘寮里之共和(隘寮)聚落活動中心東南側,省道台16線田寮橋西南側,為臨濁水溪北岸階崖的低位河階。海拔高度190-220m,經緯度為東經120˚43'54”,北緯23˚50'00”(方格座標E222650*N2636600m)。遺址範圍長寬大致200公尺*150公尺,面積約28000平方公尺。   

遺址所在的低位河階早年由於農人整地種植茶樹及檳榔,使遺物露於地表,2000年則因集集共同引水計畫下之連絡渠道將穿越遺址中心地帶,對遺址造成不可避免無法挽回的傷害,因此進行大面積的搶救發掘工作。   

此次發掘出土的遺跡、遺物頗豐,包括灰坑、堆石結構、列石結構、排水溝、陶片堆等遺跡,以及陶器、石器、木炭、獸骨碎末、鐵器、近代陶瓷器等遺物。其中陶器包括紅褐色夾砂陶、黑色夾砂陶、灰黑胎夾砂陶、灰色夾砂陶、泥質陶等,紅褐色夾砂陶為主流陶類,佔總件數之89.68%;石器包括打製石斧、磨製石斧、打製石鋤、磨製石鋤、斧鋤形器、刮削器、砍砸器、錛鑿型器、打製石刀、磨製石刀、石矛、石鏃、尖狀器、不明磨製石器、不明打製石器、石錘、砥石、攜帶型砥石、網墜、樹皮布打棒、穿孔石器、裝飾品、磨石、石支腳圓盤、工作台等;而近代陶瓷器大多出土於表層堆積中,主要為清中葉以後的青花瓷、硬陶,另外亦發現日本瓦片及現代磚瓦等物。出土碳標本經檢測後距今約2000-1200年,學者判定屬於大邱園文化。

參考來源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台北.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