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北葉遺址


撰稿者
謝艾倫
內容

北葉遺址位於屏東平原東側山麓,隘寮溪南岸的河階台地上,面積約有120000平方公尺,是隘寮溪流域第一個被發現、發掘的史前遺址。(劉益昌,1990:193) 本遺址於1987年由劉益昌先生進行調查發掘工作,只有單一文化層,但堆積相當豐富,共出土了墓葬、建築結構(包括火塘、堆石列石)等文化遺跡,以及陶器(包括灰黑色泥質陶、灰色夾砂陶、灰色夾砂陶、紅色泥質陶、紡輪、陶珠、陶環、陶網墜、紅褐色夾砂素面陶)、石器(包括磨製錛鑿形器、磨製石刀、矛鏃形器、網墜、砥石、凹石、有槽石棒、玦形器、石環、帶穿圓板、石鏟、斧鋤形器、石鎚)及少數獸骨等遺物。 整體而言,遺址中的墓葬及建築結構多以板岩及片岩礫石為材料,日常使用大量紅褐色夾砂陶器(佔總數95%),此外有為數少但受矚目的黑色泥質陶。此外,本遺址年代雖晚(依據碳14距今約2000-400年),卻仍使用相當數量的石器,從遺址位置環境的多樣性以及石器的豐富性,可見當時農業、捕魚、狩獵、甚或採集等活動應皆具有相當的比重。(劉益昌,1990:251)

本遺址出土遺物的整體內涵與鳳鼻頭遺址的貝塚層時期以及卑南文化都有部份類似,與時間相近的蔦松文化、龜山文化在文化內涵上則有相當的差距,因此本遺址所呈現的是台灣南部地區史前時代晚期的一種地方性文化(劉益昌,1990:252)。此外,遺址中陶器、石器等遺物顯示與本區原住民(排灣、魯凱兩族)應有密切關係(劉益昌,1990:193),但這些看法亦未有決定性的研究成果出現加以支持。

本遺址目前因現代建築漸增而造成相當的破壞,以遺址西側的水利會用地保存較好。

參考來源
1、劉益昌 1990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遺址試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1) :193-291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