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仁德牛稠子遺址


撰稿者
黃瓊誼
內容

牛稠子遺址位於台南縣仁德鄉,距仁德糖廠北方約1公里,成功村(牛稠子)南約300m、虎子山附近。地形上屬於台南台地東緣頂部,海拔約15-25m,土壤屬砂頁岩沖積土。遺物散佈很廣,為牛稠子文化的命名與代表遺址,文化層距地表因各區而有所不同,10-80cm不等;文化層厚度亦因各點而不同,約40-50cm,最厚可達110cm。年代約距今4000-3000年。1938年4月由萩原直哉發現,1975年2月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黃士強教授帶領學生進行田野實習的考古試掘,1991年2月又再度試掘,並在1992年與1994年再進行調查。   

出土遺物以紅褐色或橙色繩紋陶為主,手製,含細砂,自頸或肩部以下施有繩紋,亦有素面者,偶爾有彩繪。器型有罐形器、缽形器兩大類,另見陶環、紡輪等。此外有很多石器,包括打製與磨製斧鋤形器、磨製大型犁形器、錛鑿形器、磨製石刀、尖狀器、矛鏃形器、網墜、砥石、石錘、玉環等,遺跡有貝塚。在台南牛稠子、網寮遺址出土的石器,不少為橄欖石玄武岩製造,當地不出產這種石料,而澎湖出產,推測兩地之海上交通可能有所往來;而同屬牛稠子文化的墾丁遺址及鳳鼻頭遺址,其文化樣貌則呈現出此文化中的另一種類型,如豆形器、瓶形器及石棺葬皆不見於此一遺址。

參考來源
1、李德仁 1992 《台南縣仁德鄉牛稠子遺址試掘報告》,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2、黃士強、劉益昌 1980 《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3、《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南縣、臺南市》,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1994年6月30日。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