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宅遺址
撰稿者
陳維鈞
內容
孔宅遺址行政隸屬於高雄市小港區孔宅里,位於鳳山丘陵西緣之蝕餘殘丘上,孔宅聚落的北方,明義國中東側的丘陵稜脈上。遺址所在的經緯度為東經120°21'54”,北緯22°35'8”,方格座標N2498500m×E184700m,海拔高度約20-35公尺。遺址所在地圖: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圖號9418-II SW,圖名:高雄市(南部)。
遺物分佈多在稜脈東側近凹谷處,遺址東西長約300公尺,南北寬約150公尺,面積約30,000平方公尺。稜脈頂部現為雜林,保存尚稱良好,北側坡面為公墓所在,幾乎全遭破壞。 文化類型屬於大坌坑文化八甲類型,此一類型遺址的出現頻率低,本遺址應與位於其北邊的福德爺廟遺址和六合遺址加以整合研究,可以探討大坌坑文化在本地區之文化發展和變遷的過程。年代約距今6,000-5,000年前。
陶容器為大坌坑式繩紋陶,器表及器內壁以淡褐色為主,灰黑胎。摻合料多含石英、砂岩、石英岩、和板岩,部分陶片摻合料含量少,接近泥質陶。器形可見罐口、折肩、和矮圈足。器表體部多施繩紋,但是劃紋數量變少。石器則發現磨製斧鋤形器。 本遺址為黃士強、劉益昌1980年調查發現;.劉益昌1989年地表調查,確認為大坌坑文化遺址;.劉益昌等1992年調查;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1994年調查。本遺址原名為孔宅村遺址,因行政單位改隸屬於高雄市小港區,故隨之更名為孔宅遺址。
參考來源
1、黃士強、劉益昌 1980 《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執行研究。
2、劉益昌 1994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報告。
3、臧振華等 199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年年度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2、劉益昌 1994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報告。
3、臧振華等 199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年年度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