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公荖坪遺址


撰稿者
宋昱潔
內容

公荖坪遺址位於公荖坪豐原高爾夫球場內,崎頂聚落福德祠以北區,地理區上屬於東勢丘陵-新社河階,為新社河階群西北側高位河階的一部分,比高約160至190公尺,行政上則隸屬於台中縣豐原市南嵩里。其海拔高度介於450至490公尺間,長寬大致為950×525公尺,面積約為42萬5千平方公尺。經緯度座標為東經120度45分20秒、北緯24度16分0秒。   

本遺址發現極早,1934年由日人早坂一郎與台大教授林朝棨先生發現,1949年國分直一教授與劉茂源先生調查,1989年劉益昌先生再度進行調查,1995年3月則由執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之學者會勘。   

由1995年的調查資料可知,因受高爾夫球場建設之影響,遺址西側破壞嚴重,其他部分皆保存良好,崎頂聚落之福德祠北側附近的果園內分布較多遺物。過去紀錄之出土遺物亦少,包括磨製石器、打製石刀、打製斧鋤型器等。學者由遺物判斷,本遺址之文化應屬於營埔文化,年代則介於距今3500至2000年前。營埔文化遺址主要分布於台灣中部大肚溪和濁水溪中下游一帶的丘陵與河階地上,由於分布範圍廣,各遺址之間地區變異性大,但一般皆以灰黑色陶罐與陶缽為陶器主要器型,石器種類也相當繁多,包括石鏃、石錛、石刀、石鋤、網墜等,其文化年代則介於距今3500至2000年前。

參考來源
1、早坂一郎、林朝棨 1934〈台灣考古資料〉。台灣地學記事5(1):1-6。 2、國分直一、劉茂源 1950 〈水底寮及公荖坪先史遺跡調查〉。台灣公論報8月28日:「台灣風土」110期。
3、國分直一 1959 〈台灣先史時代石刀──石庖丁、石鐮および有柄石刀について〉。民族學研究23(4):261-298。
4、劉益昌 1989 〈史前遺蹟篇〉。《台中縣誌.卷一土地志》773-849。
5、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李德仁、朱正宜、蔡世中 1995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硏究計畫(第三期) 》。臺北市:內政部
6、臧振華 1999 《台灣考古》。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