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礁溪大竹圍遺址


撰稿者
陳珮瑜
內容

大竹圍遺址(TTW site)   

大竹圍遺址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在白雲村第16、17鄰的大竹圍聚落內外。這個遺址的經緯度位置為:北緯24度49分52秒,東經121度47分05秒;在自然地形方面,位於蘭陽平原的北側,是平原上成南北走向略為突起的沙丘,後來又因為各種人為和自然的力量夷平,呈現略高於平原的狀態,海拔高度大約在0到3公尺左右。   

大竹圍遺址是在1991年由考古學者劉益昌先生發現,在1992、1997到1998、2004年初及年尾共有四次,由不同的學者因應不同的計畫在遺址上進行了地表調查,關於遺址的發掘則有1992年進行第一次試掘,以調查遺址範圍為主;另外在1993、1994年以及1999到2000年間總共三次因為北宜高速公路的工程影響而進行搶救發掘。   

根據多次發掘的資料顯示,大竹圍遺址的層位堆積有上下兩層文化層,其中下文化層年代估計在距今四千五百到三千年前,屬於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繩紋紅陶文化」;上文化層的時間則比較晚近,大約在距今六百到三百年之間,屬於史前時代晚期到近代文化開端的「十三行文化舊社類型」。其中大竹圍的下文化層在宜蘭史前史研究中,由於資料完整且年代較早,所以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宜蘭平原地區自身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發展,以及用來討論宜蘭平原在台灣史前時代中,介於北部和東部之間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等議題。   

關於這個遺址本身的遺物和遺跡種類也很豐富,遺物包括下文化層出土各種類型的陶器、陶把、圈足、陶紡輪,在石器方面有各種農具如石斧、石鋤、石刀及特殊的捲瓣形石刀、其他的石器如矛鏃、尖狀器、網墜、各種裝飾品如環玦等等,除此之外,因為遺址所在的環境特殊,還保存了許多大型的木製器物,在台灣考古學來說相當特殊;而上文化層則包括各種近代硬陶、瓷器、砥石,此外還有近代的瑪瑙珠、玻璃管珠、銅錢及鐵器殘件等等。在遺跡方面則有柱洞遺留、大型木器遺留以及貝塚等等。   

由於歷史悠久,文化層的排序清楚,且有許多器物和遺跡,大竹圍遺址的資料對了解宜蘭史前文化相當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宜蘭平原地區史前文化的開端,因此學者認為這個遺址的重要性可以等同於我們一般認知的其他各種古蹟,關於遺址的調查、發掘報告以及關於宜蘭史前文化的專文討論都可以得知有關大竹圍遺址的資訊。而目前除了北宜高速公路經過的地方會遭受破壞而已經進行了搶救發掘以外,遺址的其他部份保存還算良好,也需要日後進一步的規劃、管理與研究。

參考來源
1、劉益昌 1993 『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初步調查報告-宜蘭文獻叢刊2』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宜蘭 1995 『北宜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匝道與宜蘭縣大竹圍文化遺址重疊部分發掘調查報告』蘭陽文教基金會,宜蘭
2、劉益昌、邱水金、戴瑞春、王美玉、李貞瑩(劉益昌等 2001a) 2001 『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受北宜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匝道影響部分發掘研究報告』宜蘭縣政府,宜蘭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