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廍遺址
撰稿者
陳維鈞
內容
下廍遺址行政隸屬橫跨屏東縣萬丹鄉萬志村和寶厝村,遺址面積廣大,如以下廍聚落為中心,其大致範圍向北可達萬丹鄉第十六公墓,西至萬丹大排,向南可達萬丹鄉第二十二公墓。遺址所在的經緯度為東經120°28'20”,北緯22°34'50”,方格座標N2498500m×E195500m,海拔高度約10-15公尺。遺址所在地圖: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圖號9418-II SE,圖名:林園。
遺址位於高屏溪及其支流麟洛溪之間的沖積平原上,雖然遺址分佈範圍相當大,但是遺物大多零星分布於公墓及養殖魚池的周圍堆土中。有可能因為是遺址所在為沖積平原,以至於埋藏深度較深之故。遺址南北長約2,500公尺,東西寬約1,000公尺,面積約2,500,000平方公尺。
下廍遺址位於沖積平原上,土地開發以水稻和果園為主,部分地區開闢為養殖魚池,因此遭到部分破壞。本遺址的文化類型屬於蔦松文化,年代約距今2,000-400年前。
出土遺物包括橙色粗砂陶,器形以罐形器為主,且器表多為素面,器身附加物有鈕;也出土灰黑泥質陶和陶環。摻合料多含石英、砂岩、石英岩、和板岩。另外也發現玻璃環
本遺址為劉益昌1992年調查發現;劉益昌等1993年複查;內政部遺址普查計畫1994年調查。本遺址也稱為下社皮遺址。
參考來源
1、劉益昌 1994 〈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執行研究報告。
2、臧振華等 199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年年度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2、臧振華等 199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年年度報告》,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