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樹木年輪定年法


撰稿者
謝艾倫
內容

樹木年輪測年法(Dendrochronology)   

多年生樹木其樹幹之形成層會逐年進行細胞分化,向內生成即木質部,向外生成即韌皮部,樹幹因此越來越粗。這種分化受氣後影響非常大,大體上每年春夏生長快、冬天則完全停止,因此在木質部的部分形成了疏密相間的年輪。年輪的形成由於與生長環境、氣候密切相關,因此於二十世紀初期即應用於古氣候研究,除此之外,樹木年輪也是考古斷代的大功臣。   

樹木年輪是比碳14更精密的測年依據,因為當年生長的年輪是吸收當年的二氧化碳形成,因此一圈圈的年輪標示了每年碳14的水平,是碳14測年的重要校正依據。   

此外,樹木年輪本身亦可直接用來定年,其方法為將考古出土的木質物件的年輪辨認出來,與該地區的樹輪年代系列作對照,找出樣本年輪在系列中的位置,此即可定出該木質的生長年代,並從而判斷其使用年代。這種方法明顯的需要事先建立完整的樹輪年代系列資訊,由於樹輪生長與樹種及氣候有關,因此系列資料必須按氣候區分區、分樹種建立,是一項頗浩大的工程,美國利用加州刺果松所建立的基本資料,已推展至距今8000年的範圍。   

一個精彩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此法的精確度及內涵:60年代Jeffrey Dean在Betatakin遺址(亞利桑納州西北部的一個崖壁遺址)採集292個樹輪樣本進行研究,結果不但比前人更準確地定出遺址的起始年代,更證明它是一個房間一個房間一年一年擴建的,直到達到它的鼎盛時期,隨後很快廢棄。這樣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導學者作定年以外更廣泛的思考。   

樹木年輪的生成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擾,這些因素必須儘可能地排除,才有可能得到正確的資訊,例如重輪(一年有兩次疏密相間)、缺輪(該年年輪短缺)、樹齡(幼樹樹輪較寬)、水源等。

參考來源
1、殷瑋璋編 1985《考古學田野工作手冊》,台北:明文書局。
2、Colin Renfrew and Paul Bahn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譯 2004《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