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在東南亞史前史上的地位


撰稿者
葉長庚
內容

臺灣的巨石文化研究,早期主要是日本學者在臺進行,後來則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現改為人類學系)所從事,宋文薰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即為巨石文化的主要研究者,〈台灣東海岸巨石文化在東南亞史前史上的地位〉一文(宋文薰1972)即是其早期針對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可稱為巨石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獻。   

在文章中他提到巨石遺留仍是使用許多人力與時間利用大塊岩石或對其加以雕刻加工所製造出來的巨石紀念物,並非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可能單獨豎立或是加以規律堆疊或排列,在目的上可能與宗教、信仰、儀式、祭祀等行為有關,是一種精神生活或宇宙觀的具像表現。   

並且提到臺灣巨石文化或許可放眼至世界的視角,而與埃及等地區作連結,然如此在考古研究上並不嚴謹。若從東南亞的觀點來看,各地區的巨石文化皆有其獨特風格,在臺灣發現的巨石文化,雖然有不同類型的巨石遺留,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殊構造,如突起、突帶、槽帶、或槽條等,這些巨石遺留從考古發掘的現象來看可能與原始宗教有關。   

東南亞巨石文化的年代較晚,臺灣東海岸巨石文化所盛行的年代已知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所以當屬於較早期形態的巨石文化,同此可推測巨石文化系統可能在公元前第二千年紀期間向東南亞擴散,至於其它太平洋島嶼上的巨石文化要素,則可能是由東南亞地區在公元後較晚的時間所波及影響所致。

參考來源
1、宋文薰 1972 〈台灣東海岸巨石文化在東南亞史前史上的地位〉,《國家科學委員會年報60-61年》:366-367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