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全省重要史跡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


撰稿者
林宜羚
內容

書名: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

作者:黃士強、劉益昌

出版年: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

出版者: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交通部觀光局委託

內容簡要摘述:   

本書是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台灣大學所進行的「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之計畫的成果報告,該計畫委託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負責歷史古蹟部分;考古人類學系負責考古遺址與山胞舊社1部分。考古部分的主持人是黃士強老師,劉益昌先生負責主要調查工作,並且由這兩位撰寫報告。   

全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介紹調查工作內容,包含勘查經過、重要與一般遺址及其文化內涵。其中重要遺址的定義是依照當時現有的資料,符合以下條件的其中兩項即認定為重要遺址:1.遺址面積大、遺物豐富,2.包含數層不同的文化層,3.具有文化代表性。重要遺址與一般遺址依照遺址名稱、所屬縣市、地理位置、文化內容、與保存情況列表於書中。   

第二部分是根據當時之前的考古調查、發掘及研究報告,以及作者的考古經驗,對台灣的史前文化作概略性地說明。主要分為北、中、南、東四個地區來介紹,北部地區有: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與十三行文化;中部有: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與大邱園文化;南部有:左鎮人、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與其他歷史時期遺址;東部有:長濱文化、麒麟文化、卑南文化與阿美文化。   

第三個部分是對於考古遺址與舊社的建議,除了建議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以外,還針對重要遺址、一般遺址與山胞舊社提出個別的建議與做法。 在台灣考古學史上所代表的意義:   本書可視為由政府委託的第一個台灣考古遺址普查報告,對台灣當時已經發現的考古遺址作系統化地整理,對於政府施政與研究工作的進行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第三個部分,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遺址提出建議,可作為保存政策制定的參考,並且針對不同類型的山胞舊社,提出合適的保存方式,很值得參考。   

有趣的是,委託單位是「交通部觀光局」,而不像後來的調查報告是管理古蹟的「內政部」,所以這第一本普查報告是為了發展觀光的因素而產生的,對於全民認識居住地附近的文化資產經營有重要意義。

參考來源
1、黃士強、劉益昌 《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份》,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交通部觀光局委託,1980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