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道爺南糖廍遺址

歷史沿革 由於糖廍屬臨時建築,製糖時節後即予以拆除,發掘過程中並未發現有足以斷定確切年代之證據,惟由伴隨出土之遺物中見厚胎安平壺等屬於清領初期至清領中期之遺物,初步判斷年代約在18世紀左右。
文化意義 (一)台灣自荷蘭時期以迄民國70年,數百年來製糖是最重要的農工業之一。由於糖廍屬臨時建築,製糖後即予以拆除,出土的四組連灶,花條形火燒紅土面可證明糖廍之存在實證。此遺蹟見證了先民製糖的方法,是台灣目前唯一的發現,相當珍奇而可貴,就特殊性、稀有性而言,皆有其獨異處,亦具產業文化象徵與意義。 (二)南科園內已發現的史前遺址多處,唯歷史時期遺蹟罕見,此為南科園區第一次發現的糖灶,也是全台灣第一次出現四組土窯糖灶,彌足珍貴。 (三)糖廍遺蹟根據文獻圖繪可以復原,具有社教及公開展示及現地保存的價值。 (四)南科史前文化遺蹟豐富,連灶遺蹟更能解釋埔漢文化之互動,值得保留。 (五)此遺蹟位在路旁,且和北側生態公園相鄰、與東北側發現道爺古墓距離相近。可連貫成南科園區內歷史、文化、休憩、綜合綠帶。
時代分期 歷史時代
現況 原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已辦理完成「糖廍強固維護計畫」,將糖廍之土埆結構,以矽酸酯(silicic acid ester)和OH100等材質強固後,完成回填保護作業。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