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灣考古遺址
歷史沿革 | 1.1997年5月,中研院史語所劉益昌研究員接受雪霸國家公園委託,進行「大甲溪上游史前遺址與早期原住民活動調查」計畫中新發現的遺址。 2.1998年9月進行武陵農場國民賓館新建工程施工監測。 3.1999年3月,中研院史語所劉益昌研究員接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委託完成「七家灣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 4.1999年10月完成遺址緊急發掘工作。 5.2000年11月,中研院史語所劉益昌研究員接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委託完成「七家灣遺址受國民賓館影響範圍發掘報告」。 6.2007年4月召開「七家灣遺址指定審議會議」一致通過指定為縣定遺址。 1. 1997年5月「大甲溪上游史前考古遺址及早期原住民活動調查」計畫項下調查發現,武陵農場第二賓館預定地採土已破壞相當部分,考古遺址西側保存情況較好;採集有橙色細砂陶和泥質陶、打製斧鋤型器、石刀、網墜等(劉益昌等 1997)。 2. 1997年5月「大甲溪上游史前考古遺址及早期原住民活動調查」計畫項下發掘,可見文化層,出土陶器、網墜、玉器殘件及石廢料等(劉益昌等 1998)。 3. 1998-1999年「七家灣考古遺址內涵及範圍研究」計畫項下進行監測、發掘。 4. 2000年進行「七家灣考古遺址受國民賓館影響範圍發掘研究」計畫項下監測、發掘,並出土堆石、柱洞、板岩結構現象、出土石鏃、網墜、打製圓盤、石錛、石鑿、鐵刀及玻璃珠等(劉益昌等 2000)。 5. 2006年「96年臺中縣考古遺址普查與研究計畫」項下調查,於武陵富野渡假村前方考古遺址公園下方斷面尚可採集到部分標本,其餘均經整地或覆土而不易發現標本(劉益昌等 2007)。 6. 2007年3月22日指定為「市定考古遺址」。 7. 2011年「100年臺中市遺址監管通報系統計畫」項下調查,目前為武陵富野渡假村與七家灣考古遺址公園。在武陵富野渡假村前方(東側)與北側斷面做調查,但僅在東側斷面發現1件疑似石錘,其他區域經整地或覆土不易發現遺物(劉益昌等 2011)。 8. 2012年「101年臺中市遺址監管通報系統計畫」項下調查,巡查的裸露面主要以上下階地間的斷面與考古遺址公園為主,以及富野渡假村東方斷面,未發現遺物(簡史朗等 2012)。 9. 2013年「102年臺中市考古遺址監管及管理維護工作計畫」項下調查,七家灣考古遺址公園內並未發現史前陶片,然發現有磨製網墜半成品(粗胚)一件(屈慧麗等 2013)。 10. 2014-2016歷年「臺中市遺址監管及管理維護計畫」項下調查,皆未見文化遺物或文化層(顏廷伃等 2014;屈慧麗等 2016;顏廷伃等 2018)。 |
---|---|
文化意義 | 下文化層的年代大約距今2600至4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到晚期之間。以年代和文化內涵而言,本文化層與埔里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大馬璘文化較早階段的水蛙堀期以及宜蘭地區的丸山文化相近。上文化層的年代距今約1200年以內而延續至400年前,以年代和文化內涵而言,屬於金屬器及金石並用時代晚期的文化,見於蘭陽平原地區的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文化及北海岸地區的十三行文化「福隆類型」有關 |
時代分期 | 新石器時代 |
現況 | 七家灣考古遺址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現地為七家灣考古遺址公園,部分為停車場。 |
資料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