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七美史前石器製造場考古遺址群(包含南港遺址第一、二、三、四地點、東湖遺址、西北灣遺址、西湖遺址)

歷史沿革 1983年中央研究院考古學者臧振華在澎湖七美嶼進行考古調查,於七美人塚北方、﹝魚月﹞鯉港西邊之海階上發現了南港遺址,並進行了試掘。當時依據地表採集及發掘出土眾多玄武岩石器、打製石器廢料、大量陶片、貝殼,以及一座墓葬,推測此遺址是一處史前的聚落遺址,但是也可能同時是一處史前石器製造與供應中心,因為該址所發現玄武岩石器的數量非常豐富,似乎超過這個遺址居民可以消耗的數量。從相伴出土之陶器及碳14測定年代推測,這個遺址是屬於澎湖鎖港文化期的遺址,年代大約在4500BP左右(Tsang 1992)。但當時受限於經費和時間,未能作進一步研究。 南港遺址的報告引起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Barry Rolett 的注意。Rolett 曾與陳維鈞及John M.Sinton合作研究在台灣西南部數處史前遺址所採集玄武岩石器(Rolett, et al. 2000)。他們利用X射線螢光分析(X-ray fluorescence, XRF)法,對五件採自台灣西南部的玄武岩石器進行了成分分析,並將之與得自台灣邊緣島嶼之地質標本進行比較,發現台灣西南部的玄武岩石器,從材質上來看,有可能是來自澎湖。 為了進一步瞭解澎湖群島是否確為台灣玄武岩石器的原料產地,2000年5月臧振華與夏威夷大學考古學家 Barry Rolett 教授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葉學文博士等人前往七美南港遺址採集玄武岩石器標本和玄武岩地質標本,準備作X射線螢光分析,以找尋臺灣和澎湖所發現玄武岩石器的礦源時,又在七美嶼上發現了南港、東湖和西北灣三處石器製造場遺址。這些石器製造場遺址規模龐大,暴露大量製造石器的原料、廢料、成品和工具,在臺灣尚屬首次發現,甚為珍貴(臧、洪2001)。 2002、2003及2005年臧振華在國科會的補助下,又分別對三處石器製造場進行調查並對南港遺址進行了範圍之鑽探及考古發掘。 2009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委託「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執行「澎湖縣遺址普查及補遺計畫(第二期)」,臧振華在七美鄉西湖村北邊海濱發現了「西湖史前石器製造場考古遺址」。
文化意義 考古學家藉由四處史前石器製造場及南港聚落遺址的內容,不但重建了4000 多年前七美史前石器工業的內涵,並從所獲得史前人類將七美嶼的石器運到50公里外的台灣西南部及140 公里遠的福建東山島之考古證據,見證了當時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辨識能力、開採與利用的智慧與技術,以及長距離航海運輸的能力,同時也呈現基於玄武岩石材的開採與利用,所形成的一個遠古石器貿易體系。
時代分期 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