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考古遺址
歷史沿革 | 都蘭遺址位於臺東縣東河鄉都蘭村的淺山地區,是東海岸巨石文化的代表性遺址。在距今約3,500年前,臺東東部海岸山脈中段,出現一個特殊的文化系統,人類學家稱之為「麒麟文化」或「巨石文化」。巨石文化的特色,就是有大量經過人為雕琢過的大型巨石遺物,其中包括巨大的單石、岩棺、石壁、石輪等。巨石文化的淵源,可能與中南半島的巨石文化有關。東海岸代表性的遺址有都蘭遺址、泰源遺址、麒麟遺址、白守蓮遺址、白桑安遺址和忠勇遺址等。 都蘭遺址的發現,源自於日治時期昭和2年(1927)鹿野忠雄的地表調查。臺灣光復後在民國42年(1953)後,中央研究院等單位也曾進行調查。目前遺址範圍可見的遺跡有岩棺區和石壁區,計有岩棺乙座、石壁三處。根據推測,岩棺和石壁的功能,可能和當地住民的祭祀或儀式有關。 |
---|---|
文化意義 | 都蘭考古遺址的史前文化層包括繩紋陶文化、卑南文化、麒麟文化(巨石文化)、阿美文化等。根據發掘的成果,認為都蘭考古遺址具有多樣的巨石遺留類型,且位於巨石文化圈的南緣,但透過發掘,研究者認為都蘭考古遺址除了顯著的巨石文化特徵外,另有繩紋陶與卑南文化的特徵。 |
時代分期 | 新石器時代 |
現況 | 石棺區及石壁區已設置簡易遺址步道,現地保存及展示,並由社區協助整理附近環境。 |
資料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