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熾坪隴遺址

歷史沿革 熾坪隴遺址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大坪村聚落的西南角,離海岸直線距離約五百公尺,高度四十到五十公尺之間的一處緩坡地。東莒全島的土壤均為鬆軟的沙質土,遺址則以貝類堆積為主要特徵,所以熾坪隴遺址可說是沙丘與貝丘的混合性遺址。 2001年內政部主管業務時期,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工作,福建省的金門縣與連江縣兩地在本(第六)次普查列為重點。在這一年裏,發現了熾坪隴史前遺址,2001年2月24日探查地表發現許多紅色細砂繩紋陶片,和一支直徑約八公分的陶支腳,不久即進行第一次試掘,以遺址下方的小灣澳命名為「科蹄灣遺址」。後經地方耆老指正遺址所在地而改名「熾坪隴遺址」2004夏天由陳仲玉主持,與地方人士組成熾坪隴發堀與研究工作團隊,進行遺址第二次的發掘,2005年第三次發掘。 三次的發掘工作及綜合研究,有助瞭解馬祖列島史前歷史的發展,瞭解馬祖列島史前族群在中國東南海岸和閩江流域一帶的活動,並充實馬祖民俗文物館典藏內容,以及推廣鄉土教育功能。從出土陶片質地、器形、文飾三方面觀察,陶器質地方面以細砂紅陶為主,並有少量橙黃泥質陶和細砂灰陶、泥質灰硬陶。文飾方面︰細砂紅陶的外表常飾拍印繩紋、刻劃條紋、拍印紋、壓印紋、堆雕紋或素面。陶器的器形方面:出土的陶器絕大多數是很細碎的陶片,很難得到器形的全貌,只能推測罐形器、觚形器、杯形器、紡輪、器蓋、陶支腳,未出現三足和袋足的器形。
文化意義 證實為距今約6,000年前的史前遺址,出土大量陶器、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石錛、石刀)等(陳仲玉等,2005)。其豐碩的考古內涵至今仍為馬祖最重要遺址之一。
時代分期 新石器時代
現況 農作地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