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高雄覆鼎金遺址


撰稿者
陳維鈞
內容

覆鼎金遺址行政隸屬於高雄市三民區鼎盛里,位於獅湖國小北側及東北側的街道中,最北至大中北路及其以北的釣魚池、西可至七番圳、東則到虎頭埤。遺址所在的經緯度為東經120°18'54”,北緯22°40'33”,方格座標N2508500m×E179600m,海拔高度約8公尺。遺址所在地圖: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圖號9418-II NW,圖名:高雄市(北部)。   

因為都市高度開發建設,可以調查的地區有限,遺物分布極為零星,保存狀況不好。遺址東西長約575公尺,南北寬約425公尺,面積約220,000平方公尺。   

覆鼎金遺址因為都市建設、養殖魚池、以及第二高速公路工程等,大部分已遭破壞。本遺址的文化類型屬於{1191:蔦松文化}的龍泉寺類型,年代約距今2,000-400年前。   

出土遺物包括橙色夾砂素面陶,器形有罐形器和缽形器,並出土紐狀把。也出土灰黑色泥質陶、陶環、和鳥頭狀器。石器則出土斧鋤形器。本遺址亦發現有貝塚遺跡。   

本遺址為坂口益雄1940年前發現;國分直一1942-1943年多次調查;林朝棨1960年調查;黃士強、劉益昌1980年調查;劉益昌1984年調查;劉益昌1992年調查;臧振華等1993年調查;內政部遺址普查計畫1994年調查。

參考來源
1、國分直一
1940 〈南部台灣に於ける橄欖石玄武岩を用ひたる石器の分布に就いて〉,《台灣地學記事》11(3/4):111-118。
1940 〈覆鼎金桃子園の考古學的研究〉,《台灣日日新報》3月6-7日。
1941 〈台灣南部に於ける先史遺跡とその遺物〉,《南方民族》6(3):45-62。
1962 〈台灣先史時代の貝塚〉,《農林省水產講習所研究報告人文科學篇》7:53-72。
2、林朝棨 1960 〈台灣西南部之貝塚與其地史學意義〉,《考古人類學刊》15/16:49-89。
3、黃士強、劉益昌 1980 《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4、劉益昌 1984 〈高雄市史前文化概述〉,《高雄文獻》23/24:1-29。
5、宋文薰、尹建中、黃士強、連照美、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