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左營舊城遺址


撰稿者
林宜羚
內容

遺址名稱:左營舊城遺址。

行政隸屬:高雄市左營區。

經緯度:東經120°17'8” 北緯22°40'37”

所屬文化:大坌坑文化晚期、牛稠子文化、清漢代文化。

發現簡史:   

目前行政區劃分於高雄市的左營,根據文獻記載是漢人在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早在明鄭時代就已經開發,並進一步成為當時臺灣南部的軍事和農業重鎮。   

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臺灣入清版圖。翌年設臺灣府及鳳山、臺灣、諸羅三縣;鳳山現出轄七里二保六庄一鎮,縣治設在興隆庄埤子頭,即今日左營舊城。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事件,南路會首莊大田攻陷鳳山縣城。兩年後亂世平定,鳳山縣治被遷移到大築橋莊下跛頭街(今鳳山市),左營之縣城遂被稱之為舊城。   

1987年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共同進行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臺灣早期漢人及平埔族聚落的考古學研究」,該計畫主要目的是理解臺灣早期平埔族群和漢人聚落的內涵,其中在南部地區選定明鄭時期興隆莊聚落進行試掘與研究,此地點即為今日之左營舊城所在聚落區域。試掘工作在1988年5月23日-6月14日、8月進行,結果發現史前與歷史時期兩個文化層堆積,不過所發現的史前陶片數量不多,並無法辨認其屬性,但是能夠確定的是「左營鳳山縣舊城遺址的地下,的確埋藏著豐富的漢人文化遺存。」(臧振華et al.,1993:787)。   

2001年由於高雄市養工處計畫在左營舊城範圍和鄰近龜山等地區規劃興建休憩與古蹟公園,定名為左營二號公園。工程執行勢必翻動公園預定地的地層,擔心地層中可能存在的古代遺跡遭受破壞,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第三科遂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進行考古探勘工作。發掘結果也發現史前與漢人文化層,在史前文化層的部分,由陶片熱釋光定年的結果與器物特徵推論該史前文化接近牛稠子文化。而漢人文化層所包含的遺物顯示年代在十七至二十世紀初期(何傳坤 et al.,2001)。   

2004年由於國防部軍眷服務處預定在左營區興隆段建700、701、703等筆地號建四棟十五層樓公寓,惟該地段恰屬左營舊城遺址範圍內,而該區域在整地工程中亦發現大量文化遺物,故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進行該地區的文化資產研究計畫。透過這次的研究結果發現,該地區有史前與歷史時期兩個文化層,史前時期文化層的年代約距今5000-3400年前,並可能延伸至今2000年前,可能包含大坌坑文化晚期與牛稠子文化。歷史時期文化層則確認該地區與明鄭時期興隆莊,清代初年以來之鳳山縣治所在相關(劉益昌,2004)。 重要遺物: 史前時期— 陶器:夾砂紅陶、橙色細砂陶、灰黑陶。 石器:石矛、石環殘件、石鏃、磨製石器殘件、石錘、砥石、凹石。 歷史時期— 陶器:近現代漢人硬陶、素燒軟陶、火爐陶片、陶偶、網墜。 其他:五彩瓷、青花瓷、白釉瓷、牙白瓷、粉彩、青瓷、燧石片、礙子。 重要遺跡:城牆、牆基。

參考來源
1、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 1993 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的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4(3):763-865。
2、何傳坤、劉克竑、鄭建文、陳浩維 2001 高雄市左營遺址範圍及保存價值研究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託自然科學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之研究報告。高雄市。
3、劉益昌 2004 高雄市左營舊城遺址範圍內「外興隆營區」考古試掘計畫期末報告。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研究。高雄市。
4、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 1993 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的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4(3):763-865。
5、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 1994 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第二年度年度報告及調查報告(臺南縣市, 高雄縣市, 屏東縣)。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計畫報告。
6、何傳坤、劉克竑、鄭建文、陳浩維 2001 高雄市左營遺址範圍及保存價值研究計畫(期末報告)。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委託自然科學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之研究報告。高雄市。
7、劉益昌 2004 高雄
資料來源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提供
最終編輯日期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