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南科考古館「博物館的祕室」解密報導—遺物從考古發掘現場進入典藏的家

文‧圖╱康芸甯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位於臺南市新市區,館址所在地緊鄰著南科園區的大家長—南科管理局,自去年(2018年)12月26日開始啟動試營運的活動。試營運期間,「博物館的秘室」是當前幾處開放遊客參觀的展區之一,由於標榜「全臺首座開放性互動庫房展示」的特殊宣傳口號,隨即引發了國內外媒體及一般民眾的好奇心與熱烈關注。現在,不睹不快,敬請收看來自前線的第一手獨家解析吧!

「博物館的秘室」典藏展示廊道一隅

「博物館的秘室」典藏展示廊道一隅。

「博物館的秘室」要告訴我們的事

現今博物館不斷強調典藏品公共化及資源共享的概念,文物不再僅作為私人收藏或欣賞之用途,保存傳承、教育公眾及提升文化價值等等,已成為博物館的核心營運目的。另一方面,近年來民眾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意識大幅提升,愈加重視曾經建構於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與歷史樣貌,甚而萌生想要去探究過往文化的知識渴望。

考古博物館作為社會大眾認識及理解過去的一個途徑,連結著現代生活與古老歷史。博物館的教育形式經常是藉由文物的展示去呈現一段有意義的故事,然而這些文物在展示或運用之前,其實是需要經過一連串文物保存與維護的工作。由於文保工作屬於基礎建置工作,經常發生於博物館的後台,並且必須集結眾多人力、心力、資源與時間的挹注,最後才能完美展現文物可被觀賞的價值。有鑑於此,「博物館的秘室」的展示意涵在於透過展示的設計與包裝,為觀眾呈現鮮少揭示於公眾眼前的博物館文物典藏、保存、維護等工作,增進觀眾對於文物典藏管理的基礎認識。

簡單來說,本展示首先以南科地區考古遺址出土墓葬整理流程為例,衍伸說明考古遺物在發掘現場需要進行的處理方式及資料收集工作,接著再延續到進入博物館之後所需要進行的文物整飭、典藏與保存維護過程。

尋找展示設計亮點

「博物館的秘室」在展示動線上位於南科考古館二樓的典藏展示廊道,也是館內整體展示的最末段區域,故設想觀眾依序欣賞完第一至第三展廳後,腦海中對於南科地區的考古研究及重要遺址出土遺物應已烙印下深刻記憶與印象,同時也吸收了不少考古學知識。而接下來,則是要轉換觀眾的心情,改由博物館的視角去觀察思考這些考古遺物在入館前後發生的故事。

本展示大致將典藏展示廊道區分成前段、中段、後段,以及位於尾端的展示互動區,可說是一個小巧卻精實的展覽。前段至後段展區運用了情境式的展示呈現手法,各展示主題間彼此環環相扣,包含了田野發掘流程、遺物整理流程、遺物分類及保存環境等內容。主題介紹完了以後,將觀眾引導至後方的展示互動區,此展區包含了文物整理區及現場影像直播,觀眾可在挑高空間中的夾層廊道近距離觀察典藏人員的整飭作業流程。

於直播時段,觀眾能夠透過直播系統與典藏人員進行現場互動和對話;於非直播時段,觀眾也能在此歇歇腿,靜靜地觀賞針對各類文物整飭流程以及南科考古館建館歷程的精彩影片。因為有如此「生動」的展出,想當然爾,這個展示區域就成為了目前最能回應觀眾好奇心且榮獲佳績的部分囉!

民眾於二樓駐足參觀一樓秘室展示互動區情形

民眾於二樓駐足參觀一樓秘室展示互動區情形。

位於典藏展示廊道下方的文物整理區,實為南科考古館典藏人員進行文物整飭的工作場所。依據不同的整飭工作項目需求,又劃分成文物檢視及清理區、包裝區、攝影區、繪圖區、實驗設備區等不同區域,各自發揮不同的使用功能,不過有時也會依照實際使用情形進行空間調整。

細數文物整飭流程

為了有效增進讀者們對於文物整飭的認識,以下帶各位快速瀏覽考古出土遺物進入博物館典藏時所需經歷的過程。

當考古團隊在田野發掘工作現場發現墓葬時,會先確認該具墓葬埋藏的範圍,測量及記錄墓葬的出土方位與座標,同時拍照和進行必要的繪圖工作。由於過去南科考古從事的是所謂的「搶救考古」,在工程建設的執行進度壓力下,面對短時間內大量的墓葬出土,多採用以矽膠及玻璃纖維(FRP)包覆並運送至室內清整的方式來處理。於室內處理階段時,則是依照一般考古發掘的原則和程序仔細地記錄,並將遺物和人骨進行初步清理、分類與收存。

考古遺物出土後需要經歷一連串的整理程序,才能夠進入到典藏庫房,進而成為博物館展示或教育推廣的基礎。這些整理流程雖然繁複,卻是重要而不可省略,也需要許多人員的參與、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主要工作項目包括了遺物清點、檢視清理、建檔分級、影像拍攝、分級包裝等程序。

在遺物清點的階段,典藏人員須依遺物清冊所載資訊逐件進行清點,確認遺物的各種屬性資料並更新紀錄資訊。接著,進行遺物的檢視清理,配合前述遺物清點工作,同時檢視及評估遺物的保存狀況與環境劣化因素,以規劃進行適宜的處理或修護方式。建檔分級作業,主要是依照典藏單位規範下的標本入藏編號系統,將文物予以編碼、分級及登錄建檔。除了文字紀錄以外,透過遺物的影像拍攝,可將遺物的形貌特徵與保存狀況留下數位化影像紀錄,提供後續展示、研究、教育等各方面所用。

典藏人員檢視文物

典藏人員檢視文物。

最後一道程序是分級包裝,典藏包裝是為了減緩文物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或遭致損壞,各式各樣的無酸材料經常使用於包裝作業。包裝的主要原則是要設計成容易檢視、拿取,但卻不會對遺物造成傷害及具有保護性的做法。遺物的包裝方式依據不同分級類別而定,但也會考量特殊使用需求而有所調整。對於具有高蒐藏價值、研究重要性、文化代表性且整體保存狀況優良的器物,一般採用較高規格的包裝方式,而這樣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基於資源分配有效性以及經濟性的折衷。

互動情形觀察後記

「博物館的秘室」自開展以來確實增加了民眾對於文物典藏方面的興趣,這個現象從今年度南科考古館典藏業務實習生人數爆增的情形可如實反映。在此要特別感謝辛苦的現場工作人員們,也懇請參觀民眾給予相互尊重,切莫再詢問私人問題了。不過,對於文物典藏的大大小小疑問,我們一向誠摯歡迎!

透過展示互動區觀看典藏人員工作現況

透過展示互動區觀看典藏人員工作現況。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考古館研究助理,負責「博物館的秘室」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