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國際頻道

談鳥居龍藏手稿的再現與解讀——記臺日合作的實體訪問行動

文‧圖提供/林慧仙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從2021年首次開啟了與日本德島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的學術交流工作後,每年都以線上會議的形式持續保持連線與交流熱度。在疫情趨緩並正式解除邊境限制後,2023年初,雙方終於第一次實現了實體見面互訪,也為彼此的研究內涵帶來更多元的視角與踏實的印證。連結著這樣的臺日學術交流關鍵核心,是127年前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派遣來臺的人類學者——鳥居龍藏先生,他在1896年到1910年間,隨著日本對臺灣進行殖民統治的背景下踏上臺灣土地,並在臺灣進行共五次的原住民族人類學調查,期間他所留下的田野調查手稿共23本。這些手稿的解讀,正是臺日兩方博物館近期與未來積極合作研究的項目。

1-1

鳥居龍藏手稿現已公開於德島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官網(德島縣立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提供)。

為誰而解讀

早期的人類學研究,經常伴隨著殖民主義的發展而展開。臺灣在日本統治時代初期則有鳥居龍藏、伊能嘉矩及森丑之助等人來到臺灣進行原住民族調查,尤其當時具官派身分的伊能嘉矩,其進行研究調查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有效幫助日本殖民政府的對臺統治。而鳥居龍藏在當時是屬於大學派遣,並不具有政府官員的角色,在當時這樣的學者身分可說能一定程度地與政治環境保持距離,維持其學術上的自主性。然而回歸到整體時代環境脈絡下,仍無法免除其學術研究成果與殖民主義之關連。

回顧著這樣的歷史過往,也同時觀看博物館的角色與功能,尤其從十八世紀以來由於帝國主義的興起,博物館的發展脈絡往往與殖民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扣環關係。例如我們現在可以在大英博物館欣賞加拿大原住民圖騰柱,或在日本的博物館看見臺灣原住民的傳統服飾,過去的殖民者的歷史軌跡,仍然能透過博物館的典藏品展示一再地被喚起。

對於臺日博物館共同合作解讀鳥居龍藏手稿的學術研究目標,作為當代博物館的挑戰,除了要如何正確地趨近原意來解讀這一份百年歷史手稿外,更重要的應是思考這一份手稿是為誰而解讀,以及如何讓手稿中所被記錄的族群及其相關文化重新被看見。同樣的研究內容在不同的觀看者上,所代表的意義及其可以被認知的事物可說完全不同,而針對本次日方來到臺灣的實體交流過程,史前館除了作為與日方合作的共同研究者外,對於如何讓手稿的解讀工作為臺灣當地原住民族群產生更正向以及深刻的意義,也是史前館努力推動的環節。因此,在這次日方來訪的過程中,史前館的角色除了研究者之外,更兼具了媒介者、或引介平台的角色,希望能讓手稿中所記錄的對象、與實際被紀錄且生活在臺灣在地的部落族人產生對話與互動,在解讀過程加入源出社群的觀看角度來進行詮釋,而並非只是臺日博物館方的研究者觀點。

1-2

史前館在正式進行實體交流及合作解讀前,先行拜訪獅子鄉鄉長及獅子鄉文物館(林慧仙提供)。

臺日實體交流及與當地原民社群接觸的開始

2023年2月,雙方終於即將展開第一次的實體見面互訪。史前館也在交流前期多次探訪並前往鳥居龍藏曾經的走訪地,如屏東縣春日鄉力里部落,在獅子鄉地區則以獅子鄉公所為主要接洽窗口。史前館在日方來訪交流前,先與部落族人溝通相關交流合作的概念,及說明未來的解讀合作,充分地讓部落族人了解本次的實體交流活動及未來合作的展望。

1-3

史前館事前拜訪力里部落族人,並針對鳥居龍藏過去調查可能路徑進行實地走訪(史前館提供)。

由於與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人員第一次實體見面,加上手稿解讀也仍在前期的準備作業,本次交流互訪的實質意義除了在於建立雙方互信外,最重要的是讓日方研究人員真正地踏上臺灣土地,親眼見證鳥居龍藏曾經走過的臺灣山林,循著鳥居龍藏手稿中所記錄的路徑感同身受,並親自看見並感受鳥居曾一筆筆寫下、仔細描繪的部落生活與文化,以及在這裡生活著的原住民族族人。

在日方博物館人員於年初到訪臺灣後,臺日雙方人員很快地踏上了拜訪部落的行程,進行深入舊社的田野調查。由於現今舊社位置多不易到達,必須有當地族人的帶領始能成行,過程中日方人員無不強烈感受到族人在一路上對於傳統文化細節之重視,以及過去族人於山地生活之奧妙,更深刻體會臺灣山林地理環境的豐富變化,也讓他們就地想像並感嘆鳥居龍藏過去出入全臺山林調查之艱難。而這些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的環境以及人文訊息,不但能打開日方研究者對於臺灣原住民生活環境的初步認識,拓展對在地現況及原住民文化的視野,也能更進一步地幫助未來臺日雙方以及源出社群族人一同更精確地解讀手稿。

1-4
1-5

力里部落族人及獅子鄉公所連結當地族人,帶領日方學者前往力里舊社、草山及丹路等舊社進行調查(史前館提供)。

未來一起齊步走

前來調查的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館長長谷川賢二,在臨別時曾分享這樣一段感言:「過去我一直將鳥居龍藏研究做為一種對過去歷史的研究,用這樣一種強烈的意識來做研究。然而這次我們來到了這裡,與這裡的原住民族人們相遇、也與他們有了各種對話,才第一次感受到鳥居龍藏研究與現在仍然有強烈的連結」。

1-6

身穿紅黑原住民族背心者,為本次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研究人員,日方博物館館長(左一)與獅子鄉鄉長(左二)共同連結著壁畫中族人,一同象徵攜手友好合作(史前館提供)。

本次史前館與日本德島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的實體交流只是一個開始,總共23本手稿的解讀工作目前仍在初步展開階段中。從此刻起,未來的工作才是真正的挑戰,雙方團隊至今也仍然積極進行各種連絡與雙邊研究工作。本次兩館學術合作的意義不只在於博物館際的交流或學術研究成果,更嘗試讓手稿此一歷史物件能以此合作為契機,使當代臺灣的原住民族群試著再回看、再發現、也再詮釋自我的歷史與文化。透過此過程,史前館期許能成為臺灣原住民族源出社群與他國歷史物件再次相會、產生連結的媒合平台,期待未來透過三方攜手合作努力,再次豐富臺灣當代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

1-7

史前館人員、鳥居龍藏紀念博物館館員、日方研究人員及力里當地部落族人們大合照(史前館提供)。

(本文作者為南科考古館研究助理,史前館鳥居龍藏臺灣調查顯影計畫承辦人及工作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