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一):展題介紹

文‧圖提供/盧梅芬

1-1

特展海報(曉宇宙博物館事務所製作、提供)。

策展源起

2017年,時任文化部部長鄭麗君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其總體計畫目標與精神,包括對臺灣藝術史進行多元複數藝術觀點的重新研究、詮釋與推廣;更希望有助處於邊緣的藝術史研究,在遲滯多年後得以重新被重視。

在上述政策下,2021年本館執行原住民藝術購藏,主要購藏對象為:一、1980年代前的重要創作者作品,其中幾位於1990年代臺灣本土化時期,被主流美術界重新重視或「發現」(註);二、1980至1990年代原住民藝術轉向強調「個人藝術家」的重要創作者作品。

而這個「個人藝術家」浮現及原住民創作者被主流美術界重新重視的時期,也正是臺灣解嚴後的民主轉型時期。此奠基於前述藏品的特展,就是要訴說這個時期特有的社會與藝術現象——身分的追尋。

我是誰?:國家、族群與自我身分的追尋

什麼是「身分」或「身分認同」的追尋?其實就是「我是誰?」這樣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

1987年解嚴,為臺灣從威權時代轉型至民主的重要分水嶺。解嚴至1990年代的「本土化」,主要打破過去所普遍強調的單一民族文化,強調臺灣文化的多元性,包括語言、族群特色等。

這是臺灣社會追尋身分認同的劇變時期——思考何謂「臺灣文化」,即國家文化身分,而本不被重視的原住民文化也受到關注。曾經被汙名化的原住民,也開始重建文化身分與尊嚴;有些人回歸部落,透過藝術創作思考「我是誰?」,包括族群與自我身分的雙重探尋。

此特展即講述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原住民透過藝術創作探尋或重建身分認同;以及本土化脈絡下,美術界又如何重新認識原住民藝術,以重新定義「臺灣文化」。展示兩大主題分別為:

(一)我是誰?透過藝術創作,追尋文化歸屬與自我、促進社會改變的故事:內容包括「從戴國勇到撒伐楚古.斯羔烙(1961-2010)」、「從劉奕興到拉黑子.達立夫(1962-)」、「從黃亞莉到尤瑪.達陸(1963-)」,同時談及「歧視與汙名」,以及這些創作者「想要回家、如何回去?」的過程。

為什麼是「臺灣藝術史」,而不是「臺灣原住民藝術史」?

另外,為什麼是「臺灣藝術史」,而不是「臺灣原住民藝術史」?因為原住民之所以需要特別重新追尋身分與文化根源,與主流社會的關係密不可分,必須放在整體臺灣歷史下理解;例如國家強制執行同化政策,原住民被迫鄙視或放棄自己的文化。而臺灣藝術史中,身分的追尋與不安,尤其發生在弱裔群體身上,例如原住民、女性。

這些透過藝術創作追尋身分的創作者,也是促進社會改變的重要力量。放眼國際經驗,1960年代,全球興起以群體身分動員的社會與政治運動,包括美國黑人民權運動(Black Civil Rights)、同性戀解放運動等。這些運動主張維護被剝奪的權利,得到公平及沒有成見的對待。學術界稱此為「身分政治」(identity politics),這是重塑世界的強大潮流,1980年代是最為波濤洶湧的時期。

1980至1990年代,全球藝術領域中,身分政治是一個猛烈的戰場。創作者將自己歸屬於某個群體,如:女性、非裔美國人或亞裔美國人創作者。這種集體聲稱,對於被歧視與刻板化、缺乏發聲與自我再現管道的群體,具有策略功能。

故從「臺灣藝術史」切入,更能理解原住民藝術史不是孤立的狀態;是「我們」的歷史,而非「他者」自己的歷史。

結語

殖民統治以來,原住民文化被視為次等;在這個被歧視的漫長過程中,原住民自身也對自己產生了負面的「汙名認同」,不敢承認自己、甚至否認自己的文化。原住民的身分追尋,往往需要從汙名或自卑的創傷經驗走出。同性伴侶、新移民二代、女性,也常面臨類似的經驗。

這個展覽娓娓道來三十幾年前發生在臺灣、原住民為追尋自我與文化歸屬的故事,以及原住民文化如何成為國家文化的重要內涵之時代背景與歷程。

三十幾年後,對照今昔文化,我們得以看見當時是艱難的時期。這段身分追尋的歷史與故事,以「反歧視、尊重差異」為臺灣的未來鋪路,並已在下一代看到改變。此特展亦為臺灣藝術史留下彌足珍貴的一塊拼圖。

註:會使用「發現」這個詞彙,是因為有些創作者於戰後持續創作且創新,但直到1990年代,初期他們的名字才進入公共視野(美術館、美術雜誌或博物館等)。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員,「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分追尋」特展策展人)

(二)我們是誰?何謂「臺灣文化」?《雄獅美術》與兩段藝術尋路故事:這兩段藝術尋路,帶出佳興部落雕刻師(孫權、沈秋大與沈萬順父子、高枝珍與高富村父子、賴福隆與賴合順父子)、哈古等創作者的故事與作品;內容包括《雄獅美術》的省思——從過往主要強調族群藝術,到開始重視創作個體「手藝人」(《雄獅美術》用語),以及「手藝人」在哪的尋找過程。另外,特別企劃「你的名字?『被發現』的佳興部落雕刻師」,講述這些雕刻師的名字進入公共視野的歷程。

1-2

特展摺頁封面(曉宇宙博物館事務所製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