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與野共生˙與地共舞:2019卑南遺址公園定向闖關挑戰
2019卑南遺址公園定向闖關挑戰於4月20日下午13:30熱鬧登場,這次有將近120位選手參賽,大夥一同在公園的草地與樹林間穿梭奔跑,享受這場結合自然與文化的定向體驗。
「定向運動」是一種運用地圖與指北針穿越未知領域的越野活動。卑南遺址公園自2018年起開始舉辦「定向闖關挑戰」活動,並結合當年度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超連結博物館:新方法˙新觀眾」,以新手段尋找新觀眾,並增強觀眾與博物館之間彼此的連結。那次活動吸引了許多熱愛戶外運動的朋友參與,活動頗受好評,大家也期望未來館方能再發展定向結合其他不同主題的體驗,讓更多民眾也能一起來連結及參與博物館。因此今年度(2019)園區首度結合418國際文化資產日與422世界地球日兩個國際重要議題節日,規劃了一場多元學習體驗的「定向闖關挑戰」活動。
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Monuments and Sites)(註1)
該節日為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於1982年提出,並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83年指定。之後每年4月18日為全世界守護文化資產的國際性重要節日,許多地區會舉辦相關活動以慶祝並促進文化資產保存,期望能提升人們對文化資產多樣性的認識與關心。
每年ICOMOS都會為當年節日訂定主題,今年度主題為「鄉村地景(Rural Landscape)」。ICOMOS對鄉村地景的定義為人們為了生產食物與可再生自然資源等,與自然環境產生長期互動的區域(如農業、畜牧等活動的陸地與水生區域)。這些區域有人們與社區在長期互動下所賦予的文化意義,包含有形與無形的遺產,而這些遺產同時也不斷地在適應環境、文化、社會、政治與經濟等。ICOMOS今年以鄉村地景為主題,希望能促進大眾對鄉村地景的認識與覺知,能關心它的價值與危機,重視人與環境的共存,進而能一起共舞出永續的關係。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重要的國際性環保運動,這項運動源自於1970年在美國所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的環境公民行動,數千萬人走上街頭,呼籲人們愛護地球、停止破壞,而這項行動也促使美國政府成立環境保護局。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球十分重要的環境保護節日,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們以不同方式宣傳與實踐環保的觀念。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3年起獲國際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授權,成為國際地球日的台灣窗口,推廣地球日的相關訊息。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為「與野共生(Protect our Species)」,邀請大家重視物種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的議題。在過去40年,全球的生物多樣性降低了60%,當生態系崩解,人類的生存也將面臨極大的威脅。此外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只保護明星物種,更重要的精神在於將所有的生命一視同仁,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從你我身邊做起,一起學習如何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結合自然與文化議題的定向挑戰活動
卑南遺址公園是一座兼具自然生態與文化遺產的考古遺址公園,為呼應2019年國際文化資產日與世界地球日的主題,今年度卑南遺址公園定向活動的主題即訂為「與野共生˙與地共舞」,邀請大家一同關心與守護我們的土地與生態。本次活動由史前館與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知本自然教育中心共同合辦,並邀請臺東大學體育系、臺東縣環境教育中心等單位一同協辦。
今年度定向活動賽制改為積分制,參賽者除了尋找定向檢核點外,其中有10個檢核點上增設QR Code掃描問答活動,答對者在該檢核點即可獲得加分,這也考驗參賽者平時對生態保育與文化資產等議題的關心程度。此外活動也規劃設置5個體驗闖關加分點,內容包括有:認識生態系複雜多樣的食物網絡、垃圾分類我最行、探索史前卑南文化的奧秘、發現你我身邊的鄉村地景以及大小朋友都喜愛的走繩體驗。通過闖關者即可獲得每關40分的加分,因此選手們為取得更高的積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檢核點打孔。
探索史前卑南文化的奧秘。
這些關卡都由主辦單位精心設計,例如為連結鄉村地景遺產的主題,工作人員利用卑南遺址公園內地景資源做為示範,先讓參與者對於鄉村地景遺產有初步的概念後,再出發找尋所抽到園區內鄉村地景任務卡的所在位置並與之拍照即可過關,此外也鼓勵參賽者將照片上傳社群媒體,一起推廣鄉村地景遺產。垃圾分類我最行這個關卡則是邀請參賽者實際體驗垃圾分類的知識以及了解到垃圾減量的重要性,學習成為負責任的環境公民。
垃圾分類我最行。
與鄉村地景合照。
所有關卡中,最具挑戰性的首推走繩體驗,它考驗著選手的平衡感,如何能在繩上站立甚至行走,這絕對需要很好的身體協調能力,雖然活動中不時看見大家左晃右擺甚至夾雜著尖叫聲,但大家卻都還是很開心的努力嘗試與體驗。
走繩體驗。
建立生態金字塔。
此外這次闖關活動不只需要個人的體力與智能,在生態網絡關卡中還同時考驗著各隊成員團隊合作的能力。這項關卡的設計是請參與者建立一座生態金字塔,透過生物的營養階層概念,來認識自然環境中錯綜複雜的食物網絡。但要建立一座生態金字塔的過程並不簡單,需要團隊成員各執一條棉繩,圈帶起象徵某物種的杯子到指定位置疊放起來,因此每個參賽的大小朋友,無不全神貫注,合力將杯子運送到位,以完成關卡任務。
今年定向闖關的規劃,是希望藉由活動設計讓參賽者不只是體驗定向越野的競賽,而是能進一步地與世界接軌,認識現今在國際社會所關心的議題。一位連續兩年都參賽的選手林信宏主動來信分享說,感覺今年活動更加熱鬧,讓更多參賽者能接觸戶外及深入了解遺址與文化。當天活動結束後,也有小朋友熱情地跟我分享他如何判讀定向地圖並找到檢核點,讓我驚訝於才國小中年級的孩子竟有如此好的判讀地圖能力。定向運動是一項可讓孩子們學習如何判斷方位與閱讀地圖,這是在戶外活動時很需要的能力,當再加上其他主題的活動規劃,便可讓學習的領域更加寬廣與多元,是值得發展與推廣的活動。
註1.另翻譯為國際文化資產日。
資料來源
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日世界地球日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考古探索
-
回想 • 迴響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