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考古知識與當代議題之串聯與行動:談「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
展示緣起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於2023年終之際推出「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本特展再次與知名插畫家「辛卡米克」攜手合作,迄今已發展成系列特展之第六檔。與過去辦理辛卡米克IP聯名主題特展的初衷相同,期盼藉由趣味、輕量化的展示內容帶領觀眾認識臺灣不同地區的考古遺址,加深對於臺灣考古的理解。
本特展旨在呈現臺灣西南部地區自新石器時代早期以來即有跨島交流的情形。當時的人群具備高超的渡海能力,可以在臺灣與澎湖之間往來,這樣的行為從他們日常使用的器物就能發現。他們會利用橄欖石玄武岩來製作石器,然而這類石材僅見於澎湖出產,表示他們會渡海至澎湖取得石材並加以利用。而在澎湖的考古遺址中,亦發現同時期出土於臺灣西南部地區的繩紋陶片。除此之外,臺灣西南部地區的考古遺址也曾發現從事漁撈工作用的網墜等器具,進一步印證其運用海洋資源的能力及鄰近海域獨特的生活方式。
與以往不同,本特展經費主要由文化部「淨零排放示範展覽計畫」支持,為配合政府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策展團隊於策展過程中亦試圖從展覽規劃、執行製作與展示內容等各方面積極落實減碳策略。
展覽規劃及其隱含的減碳機制
本特展於遺址公園特展室的展場配置,主要分為「主視覺及總說區」、「動畫觀賞區」、「澎湖玄武岩復原場景」、「考古標本展陳區」、「海廢創意作品」及「展示圖文版區」等總共六個單元,後文將針對各單元內容與特色逐一說明。
主視覺及總說區
展場為單一出入口,因此「主視覺及總說區」為觀眾最初進入及最後離開展場的區域,此處以寬幅的主視覺牆面及總說文字直接破題。主視覺牆周圍佈有策展名單及摺頁QR Code等資訊,閱讀方向恰好面對即將步出展場的觀眾。為符合淨零排放理念,本特展僅製作數位摺頁而未印製紙本,觀眾可以透過手機載具自行下載,減少了實體更便於留存,避免紙張列印產生的碳排。
動畫觀賞區
本特展在主視覺設計及動畫創作方面均由辛卡米克操刀製作,這次將經典的IP角色化身為史前貓咪,展演臺南與澎湖兩地之間人群交流與互動的故事。觀眾可於本區認識澎湖地區的地質特色、石器的選材與加工方式、網墜的功能與使用、人群於島內外的流動等相關議題,在趣味中亦不失教育意涵。
澎湖玄武岩復原場景
為增進觀眾觀展時的臨場感受,策展團隊特別尋求專業模型廠商製作七美島的柱狀玄武岩模型,並使用木心板、珍珠板等材料製作IP角色立牌及相關道具,模擬史前石器製造場場景。而玄武岩模型的製作材料,是運用常見的海洋廢棄物如保麗龍浮標、保麗龍盒作為支撐結構及心棒,以及使用由回收廢報紙加水攪拌調製而成的紙漿進行塑形。
策展團隊也規劃在特展落幕之後,再次利用拆解下來的展示模型,裁切製作成園藝種植用途的水苔上板,藉此取代傳統盆栽植作的木板,減少因園藝植作需求所導致的砍伐樹木行為。
利用回收廢報紙製作紙漿塗料。
澎湖橄欖石玄武岩模型場景一隅。
考古標本展陳區
展場中最吸睛的莫過於「考古標本展演區」。該區擺放了從澎湖各處考古遺址採集到的標本,囊括的地點計有澎湖的西北灣、東湖、南港Ⅰ、南港Ⅱ、南港Ⅲ、鎖港等多個遺址,另外還有臺南的牛稠子遺址。展示的器物類型包含打剝石片、石片器、石錘、斧鋤形器、網墜、魚脊骨、繩紋陶片等。
從展示的考古器物中可見,澎湖的考古遺址多以打製的石片器和斧鋤形器為主要器型,且大多仍屬於石器半成品的製作階段;相反的,在臺南的考古遺址出土的磨製石斧,其形制完整且表面精細,表示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處理。此外,透過從澎湖考古遺址發現的網墜、魚脊骨等與捕撈工作有關的遺物,也相當程度體現當時人群善於利用海洋環境資源的特色。
展櫃外一旁,擺放了橄欖石玄武岩原石,在相互參照之下,觀眾得以更清楚瞭解櫃內的史前石器選用了相同質地為製作材料。
海廢創意作品
為宣導淨零排放政策,本特展特別與澎湖當地環保團體「O2 Lab海漂實驗室」合作。於籌備期間即共同舉辦海洋淨灘活動和相關講座,後續更運用淨灘活動撿拾的海洋廢棄物創作成藝術作品「機率」,布置於展場的面寬展牆上。
扣合特展主題,該作品欲展現漁民灑網下海的片刻,所有網獵到的海洋生物都是以浮球、玻璃、塑膠碎片、閒置五金等海洋廢棄物製作;漁網墜的部分,除了使用現代廢棄網墜以外,也結合本館3D實驗室製作的3D列印史前網墜,融合當代與史前,藉此突顯考古學常見「類比」之研究方法。
展示圖文版區
為了將生硬的考古知識進行轉譯輸出,策展團隊將展示圖文版設計成單幅漫畫的形式,生動的漫畫風格不僅吸引觀眾眼球,也更易於閱讀和吸收。本次的展示主題包含以下內容:
•玄武岩的產地:介紹橄欖石玄武岩在澎湖的區域分布和地質環境。
•遺址分布情形:從澎湖七美島地圖認識史前考古遺址的分布所在。
•石器製作技術:說明史前人類從石材擇取、打製修整器形、通體加以細磨等一系列石器製作過程。
•跨海交易:透過考古標本映證,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西南部地區的人類具備渡海能力,展現島嶼之間的往來交易情形。
•捕魚技術:說明史前人類如何利用網墜捕魚,及呈現不同網墜的形制差異。
展版材料選用亦符合淨零排放政策。展示看板以帆布為媒材進行印刷,目的是為了在卸展後搭配DIY活動,將帆布重新設計並改製成別具特色的帆布包。展版周圍的木框,則採用海邊撿拾的廢棄漂流木修改重製,避免因展示需求徒增樹木砍伐。
結語
本次「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在策展過程中歷經挑戰,但也因此完成許多目標,其一為延續辛卡米克IP聯名主題特展活力,其次為連結臺東在地廠商共同協作,以及落實淨零排放政策等等。期待藉由每個微小的構想與行動創造新的可能性,延長展示物件的生命週期,進而達到環保及永續利用的價值。
展覽資訊
「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
展期:2023/11/23-2024/09/01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特展室(臺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
票價說明:憑展示廳門票入場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發展組研究助理,「乘風破浪到澎湖」特展策展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