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Pinadray(卑南王)》定目劇的實務推動與未來展望

文/鄭丞志‧圖/鄭丞志、林蕙瑛

定目劇樂舞培訓

2017年6月4日下午四點整,於史前館「玻璃屋展演廳」進行「普悠瑪產業示範區推動計畫─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活動」Pinadray(卑南王)成果展演(以下簡稱定目劇)。今年初開始,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活動安排了劇場行政管理、劇場技術、票務推廣、行銷宣傳、認識音響、認識舞台等課程,此外也結合在地專業表演藝術團隊,加深部落推動定目劇的能力,並針對不同部落的生活及傳統祭儀慣習,設計新的劇本《Pinadray》(卑南王)。

1

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活動中,規劃認識舞台、燈光、音響等專業技術課程。

定目劇內容述說卑南社的頭目Pinadray,曾於清乾隆53年(1788)赴紫禁城,接受皇帝宴請與餽贈,並引進農耕及相關技術回鄉的故事。一共分為五幕:「慶賀」、「部落生活」、「Palakuan(會所)的洗禮」、「朝廷的貴客」與「和平、祝福」。

2

《Pinadray》定目劇由卑南族下賓朗部落林蕙瑛老師擔任藝術總監。

各部落的參與

定目劇劇本由卑南族下賓朗部落林蕙瑛老師編寫,並擔任藝術總監、編導樂舞以及藝術行政相關工作,並經本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林建成指導。此劇原為90分鐘,當天首演為45分鐘精華版。

3-

下賓朗部落主席孫大山錄製主題曲〈慶賀〉。

其中第一幕「慶賀」,呈現Pinadray的誕生,受到族人們的祝福,整段以卑南族傳統慶賀歌謠現場吟唱,由下賓朗部落主席孫大山領唱,寶桑、下賓朗部落族人一起答唱。歌詞內容講述親朋好友來此參加慶賀,男嬰出生是被期待被祝福的,期待成長茁壯、感謝祖靈祝福。這是詞意很深的卑南族語,並非生活用語,歌詞可因應完工慶、婚禮等慶賀,歌詞可作變化,是很少傳唱的古謠。

4

寶桑部落族人練唱主題曲〈慶賀〉。

在定目劇籌備之初,蕙瑛老師特別想保存主題曲〈慶賀〉,邀請下賓朗部落專業音響工程師董一明參與製作。因為是在董先生家中召集部落族人錄製,所以選擇在深夜沒有環境雜音的時間收音。由於董先生對錄音品質非常要求,錄音的族人重複錄製多次才達到要求,這也讓族人理解專業錄音的製作過程並非如一般想像中簡單。蕙瑛老師也邀請寶桑部落共同參與演出,在演出前至寶桑活動中心召集部落族人,播放錄製完成的主題曲〈慶賀〉,在不同的空間下共同練唱,使得這首古謠又能重新被大家傳唱。

當天更有知本部落的知本國小lralrak原舞隊前來擔任特別演出,增加卑南族部落與部落之間共同參與的情誼。臺東高商原舞社學生的熱情參與,同樣功不可沒。

定目劇場地

蕙瑛老師原本希望定目劇可以在康樂本館的山之廣場戶外演出,因為早年Pinaski(下賓朗)與Taromak(達魯瑪克)一起參與史前館樂舞計畫,這裏是她學習部落樂舞文化的基地。但在6月1日記者發表會後,山之廣場開始搭起戶外舞台,蕙瑛老師說:「一大早搭舞台的時候,我一直感覺頭暈暈!」她說應該是祖靈想要表達什麼事情讓她知道。果然之後氣象局公布即將連日大雨,因而不得不改至室內演出場地,最後選擇了當年史前館樂舞計畫的主要舞台玻璃屋餐廳,也許是一種巧合,讓她回到最熟悉的空間,在這裡展現樂舞的成果。

5

定目樂舞文化劇作培訓的學員們實際參與定目劇舞台架設工作。

為了讓定目劇演出人員表演時有更安全及舒適的舞台,蕙瑛老師向布拉瑞揚舞團(BDC)商借舞蹈黑膠地墊使用,並召集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活動的學員們,實際操作搭設舞台。因場地空間配置關係,本來以直條方式鋪設,但測試後又改以橫式方式鋪設,好讓舞台左右更為寬闊,鋪完地墊後再併接貼上黑色膠帶,防止地墊滑動。此外也在舞台左右邊加上桁架隔間,作為舞台左右翼演員準備區,瞬間讓玻璃屋餐廳變成專業的演出場地。

尋找賞功牌

為了讓定目劇更貼近史實,且更了解Pinadray的故事,當製作團隊得知本館曾經辦理「百年觀點─史料中的臺灣‧原住民及臺東」特展,當中展出Pinadray後裔保留的兩塊「賞功牌」,一塊是「總督部院」所賞,一塊是「爵閣部將軍」所賞。

6

拜訪臺東卑南族寶桑部落陳玉美女士。

我們特別商請南王部落王秀美老師,帶我們拜訪林陽子女士(陳欽銘先生遺孀),家族珍藏「爵閣部堂將軍」賞功銀牌乙面。也特別邀請臺東縣巴古瑪旺部落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靜姝,帶我們拜訪寶桑部落陳玉美女士(陳欽貴先生遺孀),家族珍藏「總督部院」賞功銀牌乙面。陳玉美女士還開玩笑說:「當時我以為這面是金牌,但去博物館展覽回來以後變成銀牌」。我們翻拍賞功牌照片,作為演出時的仿製「賞功牌」道具使用。透過曾經展出的物件和物件的背景故事,延續為定目劇演出的道具,讓觀眾更能以物件與時空產生連結。

7

拜訪臺東卑南族南王部落林陽子女士。

8

飾演青年Pinadray的卑南族陳威宇同學,手上舉的賞功牌,為當時拜訪Pinadray後裔翻拍照片仿製成的「賞功牌」道具。

尋找乾隆皇袍

在第四幕「朝廷的貴客」,乾隆皇帝宴請遠道而來的Pinadray並餽贈賞功牌,為演出效果希望能租借乾隆皇袍。但因臺東地處偏遠,道具服租借困難,問了歌仔戲劇團、各家電視台以及道具出租店家都問不到。最後問到一家店家,卻又有租借一次為期三天且不願外寄的限制。

9

演出後,演員們爭相和飾演「乾隆皇」的演員拍照留念。

當時四處找不到「乾隆皇袍」道具服,原本蕙瑛老師想改用「垂簾聽政」的方式處理這段演出,不讓乾隆皇帝以真面目示人。不過製作團隊不放棄希望,在即將演出前兩天,特別商請臺北的朋友專程到服裝租借店家,確認是「乾隆皇袍」道具服後,直接宅配寄到臺東,演出完後當天下午立即又宅配回臺北,請臺北朋友親自送回店家歸還,這才完成尋找乾隆皇袍的任務。

回歸部落劇場的經營

定目劇舞台總監林蕙瑛老師表示:「讓別人認識我們,是我們的責任。」透過定目劇的形式,讓文化藝術詮釋權回歸卑南族人身上,也藉由最能直接傳接文化的表演藝術,逐步建構部落劇場,打造夢想的「藝術基地」。未來定目劇本內容可依各部落推動小旅行或各種深度文化體驗遊程自由調整,讓外界朋友透過觀賞定目劇深入認識卑南族文化之美。

史前館長期以來在幕後扮演原住民部落樂舞文化的推手,並以「從部落出發回歸部落劇場的經營」、「博物館展演與文化傳承」自我期許,多年下來與部落共同成長的寶貴經驗與友誼,也為國內推展原住民樂舞建立另一種可行途徑。可從以下參與《Pinadray》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活動製作團隊的主要成員心得,看到未來的可能性。

下賓朗部落/藝術總監/林蕙瑛(卑南族)

接獲執行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案的消息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希望這個劇作可以是由卑南族十個部落都可操作的劇碼。第二個想法是,如果定目劇只有歌謠與舞蹈形式,未來勢必無法成為創造營收或產業規模的系統,因此除了練習唱歌、跳舞以外,課程的設計與安排不能只局限在唱歌、跳舞。若音樂舞蹈要變成產業,要具有其必要條件及專業能力,而最終必須被鞏固的是強大母體文化本質。這其中包含了語言能力、對祭儀流程的熟悉、人倫教育觀念的關注、與自然環境共融的智慧,而能落實在部落中的每個人、每個家庭。

此次執行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計畫過程中,讓我重新思考,透過樂舞展演的方式能為部落帶來何種效益及屬於自己部落特色的展出方式,而每一項決定都在在影響文化被延續的能力和以部落為主體發展的關係。

1.自我文化價值的認定、自我信念的建立及詮釋能力

「我是誰?」「代表誰?」「如何詮釋我族?」對於不認識我族的人而言,我的發言決定了被認識的條件。

2.定目劇與樂舞展演的關係及目的

從傳統祭場(祭儀)到娛樂性的樂舞表演(CD播放),到屬於部落的環境劇場(歌舞劇)再到定目劇劇作的培訓……這一切的過程對下賓朗部落而言都不是偶然,從行為的轉型、樂舞的質變到專業能力的學習等等,都是希望透過歌舞來傳接部落語言、文化,強化部落組織能力,並且管理、約束過於氾濫的表相樂舞展演方式,從母體文化思考,如何持續強化人倫禮教及語言能力。

3.從觀光看原住民樂舞或從原住民樂舞看觀光

觀光與樂舞兩者之間呈現的方式,大大關係著部落怎麼看待自己的樂舞文化以及下一代怎麼學會自己的文化,表現出來的效益及文化內涵也就大大不同。

重新思考,我們一定要觀光嗎?我們準備好了嗎?要站在對內的想法向外發展?還是跟隨大環境的「需要」而發展?在在都考驗我們對文化的認知及人文藝術的自信表現。透過樂舞展演方式增加曝光率,秉持「被看見就有機會」的信念,正是我們成為什麼樣的文化主體結構。

此次定目劇劇作活動計畫執行過程,也再次為部落培訓了多位行政及表演藝術專才。下賓朗部落經歷日本時代遷村之後已有一百年,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祭儀及部落組織的替換、組織會務推動的磨鍊,已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運作方式。對內不斷增加專才,同時思考青年回鄉的價值及其能夠發揮的產值。

10

定目劇演出後青年演員合照。

由整個部落支持為主力(部落組織、協會組織),搭配個人專業為主體,在各自發展中取得連結網絡,以「前村‧後部落」的概念,經營專屬於下賓朗部落特色的「藝術基地」來永續發展。最後,我們希望留給下一代的是具備延續部落文化的能力。

下賓朗部落/孫家儀/劇組場務助理(卑南族)

2017年我參與了卑南王定目劇培訓劇作計畫,擔任舞台技術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協助成果發表的演出。短短時間內的參與,讓我有些許感想及發想,定目劇的目的在於讓參與的年輕一輩族人增進專業技術之外,並且對自身文化能有更深入的扎根與強化。未來的部落劇場是部落青年的劇場,因此具備前置的基礎訓練無疑相當重要。

定目劇這個計畫不外乎想讓部落之外的世界認識我們、看見我們。假如一場電影或者一齣戲能夠撼動人心、讓人有所啟發,那麼部落劇場同樣也能做到這樣,讓世界看見我們、聽見我們的歌聲、體會部落耆老先人的智慧,讓部落這群人去感染另一個人或是另一群人,進而撼動世界的每個角落。

下賓朗部落/許雲硯/劇組行政助理(卑南族)

下賓朗部落又再次挑戰一項鉅作,也就是「Pinadray」的演出。從開始策劃到尋找文獻,到最後整個定目劇的呈現,每個過程都不簡單。但是越不簡單的事情,越能讓人有突破的心態想去完成。也讓人更有好奇心,想要探索自己的能量到底在哪裡?因為這樣,使得我們的文化更能延續、更能根深蒂固。

定目劇的計畫安排了許多課程,我想這是我從中學習到最多的部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及有興趣的一堂課是「認識劇場」及「劇場表演」課程。我們特別到臺東劇團上課,從認識舞台六宮格及九宮格開始,到踏上舞台去演出老師所指定的角色,這需要突破心防、不在意別人眼光去演出,這樣的課程對我來說的確是極大的挑戰。但是當你願意踏出第一步時,慢慢地就會找到自信心,去接受領課老師給予的指令去演出。剛開始老師不會給我們太多複雜的東西,而是從簡單的肢體放鬆以及簡單的表情開始練習。這些是我在課程的收穫。

經過了一段時間後,終於來到6月4日,要在史前館作成果展演梅雨季節的來臨,使得演出必須移至室內。前一天下午我們進行場地布置,鋪起了黑膠地墊,這才發覺在舞台上看似平常的地墊,實際鋪起來也滿身大汗。因為工作人員的不足,使得我們在這次定目劇中,一人要分擔許多角色,雖然有些辛苦,但過程學到東西就是值得的。

最後,謝謝每一位為部落做文化傳承的工作者,這條路不是很好走,但是因為你們的用心以及堅持,使得我們的文化能繼續傳承、更能被保存下來。辛苦你們了!

下賓朗部落/范宏宇/劇組行政助理(泰雅族、卑南族)

這次定目劇劇作培訓課程與公演,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能學到專業的知識,更能在成果展演時,以在校所學實際操作!能夠與三個部落族人及長輩一同站在舞台上都是一種進步,能延續傳統歌謠以及族語,都是直接的學習!在過程中培養部落族人之間的默契,更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從零到有的舞台製作、到舞台的架設及運用的熟悉度,都是最棒的過程學習及運用。能夠有這些課程,除了青年外,更讓部落長輩在教學的過程中參雜著部落母語,讓語言的延續紮紮實實在生活中表現,更何況是以歌謠及舞蹈,也從中瞭解到認知及學習到認同,在這一系列的培育訓練課程後再次站到舞台上,更是另一個層次的學習,除了演出更是部落生活的樣態,融入生活中透過定目劇的舞台就可以自然的學習母語,強化技術及本身的文化。

下賓朗部落/許健宗/劇組行政助理(卑南族)

 緊張緊張刺激刺激,雖然有些課程沒上到,但很喜歡這次定目劇安排的課程,尤其是音響、燈光等課程令我非常有興趣。很多時候太忙碌而犧牲掉某部分的事情,雖然在演出時部分橋段的練習還不夠,一陣兵慌馬亂,但是這一切都非常值得。貼地墊也是一個貼到翻過來,可是又學到了一種舞台技術。

一種先哭的衝動!用新的思維,去傳接過去所有的文化涵養、用新的方法創造出原住民傳統以及樂舞的藍海。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管理中心研究助理,定目劇樂舞培訓劇作活動承辦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