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一個搭起學子創作平台的展示機會:「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

文‧圖/劉少君

一、緣起

臺灣原住民自古至今對於藝術方面的表現,有其獨特的詮釋手法;原住民藝術教育是執行原住民族教育法之重點之一,也是傳承原住民藝術與文化、培育優秀人才的重要基礎,國內在高級中等學校設置「原住民藝能班」在於全力推動各項原住民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項目,也時常有優異的表現,成效斐然。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自93年起辦理「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傳承計畫」,深耕原住民樂舞工作,以部落為主體、博物館為舞台運作模式,促進傳統樂舞發展,迄今已奠定5個族群8個部落樂舞團隊雛型。99至100年則邀請東部地區高中職原藝班參與,101年進一步擴展至屏、花、東高中職原藝班共同進行動態(舞蹈)、靜態(藝術創作)之聯合展演交流活動,彼此相互觀摩、交流,獲得社區、學校高度好評,期許能夠以常態方式持續推動。

今(102)年史前館以多年累積扶持部落、學校樂舞交流經驗為基礎,並持續與高中職藝能班合作執行南島文化館校合作推廣視覺藝術創作計畫外,擴大邀請南台灣各原藝班樂舞團隊,舉辦「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期藉與各地原住民族學子相互觀摩、學習機會,打造原住民青年藝術展演年度盛事,全面推廣原住民藝術教育,達到涵養傳統文化美感,提昇多元藝術發展目標。

原藝節特展佈置

原藝節特展佈置。

  今年史前館集合東臺灣與南臺灣4所高中職原藝班(海星高中、關山工商、臺東高中、來義高中)與2所大學(臺東大學、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在今年5月31日展開,以「青春揚藝」為題,進行一連串原住民藝術教育創作、樂舞展演的交流。

二、搭起藝術教育成果展示平台

臺灣原住民和南島文物收藏與研究為史前館重大目標之一,與高中職學校藝能班教學結合,分別從議題的深度、廣度規劃題材內容,讓同學們認識臺灣原住民族與南島文化之關聯性,除了傳承原住民文化外,亦能經由實際參與認識南島文化,透過發揮創意進行實作。讓新一代的原住民學生經過主題性的思考創作,運用學校所學技藝來詮釋自身的族群文化,亦使原住民可以大聲地在博物館裡提供的空間說出自己的族群故事。

今年搭配藝術節的高中職藝能班聯展,以「守護族群生命、文化」為主題。這就要先從守護說起。守護神,也叫守護精靈。原住民族常以動物形象賦予象徵意義,並化身為守護神,每當族人受到傷害時,總會適時給予安撫、送暖。

排灣族群裡,百步蛇是傳統上最具代表性的守護神。在排灣族人眼中,百步蛇會保護族人,它的性格很類似領導者的形象(獨立、安定、和平、從不主動攻擊別人,但受侵犯時會進行反擊)。

貓頭鷹則是另一類原住民的守護神,黑暗之中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被牠盯上之後,除了讓人心生畏懼之外,也彷彿任何東西都會變得無所遁形;但如此犀利的眼神,卻也只是為了那些夜裡熟睡的民眾,能夠有一夜好眠。

原住民傳統文化與部落關聯極深,我們所強調守護的對象,不是獨自孤立在某一空間,而是以「文化傳承」為思考,部落是這個生態的啟始和終結,所以守護部落文化是其中關鍵。

原藝班的教育是原住民文化創新的前端場域,傳承、研究和融合文化,其目標在於不斷創新與發展文化,因此創新是原藝班崇高理想的目標。同時,原藝班「守護文化的智慧、文化知識傳承」的使命反向回饋到部落,亦將是延續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

關山工商臘染作品

關山工商蠟染作品。

轉借特展主題守護神貓頭鷹儀式

特展主題守護神貓頭鷹。

創作是要突破傳統的,而非為了突破而突破,老人家常感覺時下年輕人不學無術,急欲一味拋棄傳統,卻不知從傳統當中吸取祖先經年累月的智慧,導致失根、膚淺、有時還錯誤百出,落得「毀壞文化」之罵名。創新是經由引進新事物與概念,進而改變舊有事物的程序與方式的過程。所以,創新並非表示要拋棄傳統,其實創新反而是在傳統的基石上,蛻變成更符合現代的過程,因此創新是不斷跟隨時代脈動而演變。

在東部地區的原住民學生,不比西部地區擁有許多展現藝術天賦的機會,為了促進原住民藝術教育的交流,史前館提供平台,邀請發展原住民藝術教育較具成效的原藝班學校,以「守護族群生命、文化」為主題,讓各校學生運用多元媒材如板雕、陶藝、拼布、布偶及版畫、素描等進行藝術創作。

事實上,舉辦這類型的展覽活動,在史前館已不是第一次辦理,但是為什麼今年要界定為「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呢?其實,主要原因在於以往只能以高中聯原藝班的成果發展,而今年特別擴大邀請大學原住民樂舞社團及相關美術產業學共同加入。主要目的在於讓高中職原藝班同學們能夠了解,未來還可以繼續在大學階段選擇相關科系,或是加入社團。

關山工商陶藝作品1

關山工商陶藝作品1。

關山工商陶藝作品2

關山工商陶藝作品2。

另一方面,透過這次所搭起在樂舞或工藝創作的平台,讓大學階段在藝術教育學習環境的同學們,不論身份是否為原住民,只要關注在原住民藝術主題上,都可以看到原住民藝術在創作內涵上,還有更多的創作發掘空間。

此次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也邀請原住民藝術界相關知名專家學者進行研習講座課程,讓參與活動的青年學子們,能夠快速地與社會上所流行創作的觀念同步,習得新知。

史前館也期許能夠提供更多一點空間與機會,讓史前館的藝術教育與推廣資源,能夠與更多學校共享;同時,也期待關注原住民藝術的青年學子,能夠多多利用這好不容易搭起的原住民藝術展現平台,讓更多人看見原住民藝術正在往下紮根的成效。

(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第一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策劃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