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特展」介紹
特展簡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於館慶十一週年前夕102年8月16日在宏館新藏展示區辦理了「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特展」。岩佐嘉親先生,早年因個人興趣,以一己之力進行南太平洋諸島國的文化調查工作,歷經五十餘年,完成了傑出的南島語言文化研究,也收藏許多南島民族的標本與文物。岩佐先生有感於年事已高,活力不若往昔,又膝下無子,未便妥善保存所有文物。因久聞史前館積極推動南島文化研究,且屬南島民族國度之一,因此將畢生收藏的文物及相關調查研究資料,捐贈給他從未造訪過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其收藏文物與資料之類項與數量極為豐富,在我國博物館捐贈史上屬少見之盛舉。岩佐先生的捐贈豐富了本館的典藏內容,並希冀透過展示讓這批捐贈品能發揮更大的意義。
展示內容說明
本特展屬於本館「宏館新藏」之小型展示系列,目的在於展示史前館在研究與典藏方面相關的成果與進展。此次規劃七個單元,內容包括介紹岩佐先生個人生平,以及南島語族與臺灣關係等概念介紹;選介、展示本館已進行文物整飭之重要器物、標本。依照展示現場空間、裝置的限制,考量展示效果與故事線的流暢,規劃如下:
單元一: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
單元二:航向南海:岩佐先生的旅行地圖
單元三:打樹成衣:南島語族與樹皮布文化
單元四:群島之洋:相遇於太平洋的人與記憶
單元五:樂揚舞動:武器、樂器與裝飾品的藝術展現
單元六:以神之名:大洋洲的石像與面具
單元七:悠郵南島:大洋洲諸島的郵票
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
岩佐嘉親先生相關簡歷:
1922.07.21 出生
1942 (20歲)
岩佐先生自關西高等工業學校(現大阪工業大學)畢業,但他十分醉心於文化事業。
1955 – 1959 (33歲至37歲)
成為「瀨戶內海史蹟調查團」團員,更在1959年(37歲)與專家學者組織「1959 年波利尼西亞學術調查隊」。自該年之後,共進行過50 次以上太平洋地區的田野調查,並在各地收集民族學與考古學資料。
1965 (43歲)
成立「太平洋文化研究所」並擔任所長。太平洋研究(南島語族研究)成為他終生之志業。
2008.03.17
岩佐先生將其畢生蒐藏,總數超過2萬件之大洋洲文物及相關調查資料,全數捐贈給臺灣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3.04
再度接獲岩佐先生告知尚有一批大洋洲文物及調查資料願併入捐贈,交與史前館永久保存。考量岩佐先生已逾90 歲高齡,且近日身體狀況不佳。經研議後,史前館核派兩位研究人員緊急前往日本探訪岩佐先生,並執行標本文物蒐藏及訪談工作。經過初步的統計,第二次岩佐嘉親先生的大洋洲捐贈文物可分為民族學、自然史及研究參考資料三大類別,共計4,321件。
岩佐嘉親的調查地點分佈
1.索羅門群島2.斐濟
3.薩摩亞
4.巴布亞紐幾內亞
5.萬那杜
6.東加
7.大溪地
打樹成衣:南島語族與樹皮布文化
在大洋洲,人們常使用一種由桑科植物(主要為構樹)的內皮敲打成布並製成服裝,稱為tapa,一般由婦女製作。除了日常生活,也常用於重要的儀式慶典。
樹皮布的製作工具主要有取皮刀、打棒(beater)、木砧和印模等。樹皮布紋樣多染為黃、紅、黑三色:黃色一般從稱為「薑黃」(Curcuma viridiflora)的植物塊莖而來;紅色從紅土而來;至於黑色染料的取得,比較傳統的作法是將燭果樹(candlenut)的果實放在柴火上加熱,直到裂殼,然後擠出果實裡面的核仁,將它磨成泥便成為染料。此外,刮下的鍋底煤灰加上椰子油,也可當作黑色染料的來源。
群島之洋:相遇於太平洋的人與記憶
對生活於太平洋的島民而言,海洋是他們的道路、橋樑,也是通往世界的大道。透過岩佐先生的捐贈物件,我們發現「岩佐太平洋之旅」的意義,不只是空間的游移與物件的搜集,更是人與人的相會。我們在岩佐先生所捐贈的資料中,發現多箱照片,紀錄了他對南島朋友們的記憶。
許多考古學和語言學的證據顯示臺灣是南島語族可能的起源地之一。南島語族指的是使用南島語的族群,目前約有兩億七千萬人,分布的範圍東達復活節島,西到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北界為臺灣,可說是當今全球分布最廣的語族。
樂揚舞動:武器、樂器與裝飾品的藝術展現
在人類學研究中,樂舞與儀式、儀式與戰爭皆密不可分,藉由展示岩佐先生所蒐藏的武器、樂器及舞者的裝飾品,我們得以窺探、欣賞物件脈絡所蘊含的文化與藝術表現。
這些物件除了實際功能需求,因其與神聖性相關而常具高度藝術展現。武器雖是為了在戰鬥中殲滅敵人所設計製作,但經常兼具實用與美觀的雙重性。特別是以堅木作成的棍棒、槍等。在廣闊的太平洋區域,其形狀、大小有許多不同的種類。
大洋洲諸島的「樂器」亦呈現自然多元的形制風格:鼓的大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挖空樹幹製成,敲擊發出聲音;竹製樂器最主要以笛子為主。
舞者在臉部及身體塗以顏料並穿上最好的衣服及飾品裝扮,有些地方則在腳上加上樹木果實所製成的足鈴,藉由舞者的舞動傳達出悅耳的聲音。
以神之名:大洋洲的石像與面具
在大洋洲許多的島嶼上,石像和面具都是重要的儀式物品。在岩佐嘉親先生捐贈文物當中,來自新赫布里群島(New Hebrides Islands)的彩繪文物與木、石雕刻數量約兩百件,以Ambrym島和Malekula島的面具和人像雕刻為主。這兩座島嶼也是萬那杜境內傳統文化藝術最為豐富的地區。
悠「郵」南島:大洋洲諸島的郵票
除了文化器物以外,岩佐先生還蒐集了大洋洲諸島國家所發行的郵票,觀賞這些郵票,宛如帶著我們跟隨岩佐的腳步重遊各島,郵票上精美的圖案,使各地的風俗與文化重現於眼前的「方格」之間。藉由這些「郵票」小小的「方格」,讓我們也能來一趟大大的大洋洲之旅!
特展開幕時,本館特地邀請大力促成第二次捐贈的藍采如女士前來參與,並表達感謝之意。藍采如女士於致詞時表示:由於感佩岩佐先生的捐贈氣度和胸懷,特地於訪問東京時至其住處向岩佐先生致意,拜訪時岩佐先生年事已高,幾乎全日臥床,當時氣若游絲,有時還坐不穩,但他特別起身坐著接待台灣訪客,岩佐先生堅定的表達要捐出畢生心血,讓人十分感動。岩佐先生的妻子表示,岩佐先生十分在意它們能受到好的照顧,因為知道第一批捐贈品受到良好的典藏及展示、出版,所以放心把剩下的文物和資料都再捐贈給史前館。「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特展」展期自102年8月16日起至103年9月30日止,歡迎大家前來觀賞。
(本文整理自「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特展」展示文案;策展人為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國際頻道
-
藏品放大鏡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