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沿著絲路抱佛足:談「光照大千──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考古展」
佛教為世界三大重要宗教之一,就該宗教的文化歷史來溯源,其歷史發展也有2550年以上的發展,猶如基督教的教義中「三位一體」的概念,對映佛教也有所謂「 佛、法、僧」的說法。
佛教信仰對亞洲人民來說,是日常生活中精神層面信仰的一部分。對於佛教的起源與傳播亞洲大陸,其佛教藝術所呈現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載體,在通往各地傳播路徑中豐富的遺存文物與典籍,都是研究亞洲地區佛教信仰源承的重要的資料,特別的是在千百年來的交通傳播路徑(圖1),沿路所留下的考古遺址與出土文物,都一一呈現出當代的歷史脈絡。
佛教兩千多年的發展,在歐亞大陸銜接的路徑上,有著高度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與臺灣本土文化有著不同的演變形態。但整體而言,人類所遺留的文化資產同樣重要。連結歐亞大陸長達數千公里的絲綢之路,曾經是東西方民族間非常重要的貿易道路,但也因種族的隔閡中斷貿易,卻也透過佛教的文化傳播,豐富了這條貿易之路的文化產業與創作。
因之千百年來對亞洲來說,東亞佛教文化衍生的文化資產是非常重要的資產寶藏庫,尤其是19世紀西方考古學者大肆盜取東方宗教藝術的遺址與洞窟,造成人類文化史上的遺憾。爾後東方學者對自身文化的省思,在近百年文化保存與考古中,再度發現許多重要遺址。透過出土文獻資料,讓我們更能了解文化傳播的無遠弗屆,以及信仰對群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慰藉。
在本館2013年12月底起為期3個月的「光照大千──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考古展」,便是以近年中國考古遺址出土的佛教文物為題材,將佛教東傳至中國初期、中期及盛世時期的三個風格的演變,透過時間與空間軸的方式,娓娓闡述大乘佛教的發展。
本展示與中國16家博物館連手合作展覽,公開陳列新疆、甘肅及陝西三省重要佛教藝術的代表文物,共計71組珍貴文物。其中也包含了中國國家指定的19件一級文物,包括1970年間在新疆尼雅遺址、克拉敦遺址以及重新經由衛星定位發現的丹丹烏里克遺址所發現的文物,再現當時社經、信仰的重要證據(圖2)。尤其在丹丹烏里克遺址中,兩位考古學者斯坦因與斯文赫定在此地最早的發現,以及後來中國考古學家與日本佛教大學的再度定位發掘中,驗證了佛教藝術與絲綢貿易息息相關。
民眾也可透過這次的展示,與該遺址近年發掘的文物做面對面的接觸,體會千百年前工藝師細膩描繪的佛像版畫。在整體展示中,也不乏佛像中國化時期演變過程中各朝代重要精品,如隋唐皇家寺廟法門寺地宮所出土文物(圖3),皆是當代工藝精品,其所呈現出的型態、紋樣、材質均為現代工藝製作不及的文物。可見人類的文化創意並不是騰空出現,是具有長期文化內涵所造就的有形資產。這些佛教藝術精華,可以提供我們現今社會的精神昇華與創作的元素來源。
展示中,我們透過當時佛教興起的年代,經過一個無佛像時代到以佛像為主體的源流中,解釋當時佛教徒膜拜佛足的概念。反顧現今莘莘學子臨時抱佛腳的想法,在當時印度社會卻是一個真實的呈現呢!同時我們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常常將佛教神祇世俗化,因而很難理解原始佛教的概念。本展覽透過現場預約導覽,提供深度解說,讓社會大眾體會佛教世界中神格與地位間的關係。由於本展覽於本館公開陳列後便運返中國,未來民眾若要觀賞這批文物,可能要直接到這16家博物館才能一睹真跡了。
絲綢路上多元文化的面貌,透過展示是不夠的。我們也透過本展覽舉辦了許多大小朋友皆可參加的DIY教學、影片欣賞、繪本導讀等許多與絲路息息相關的活動,提供更深度的知識傳播。此外於3月份,我們邀請音樂家導讀並舉辦兩場絲路上跨文化表演,這是結合了中亞不同民族的樂器與舞蹈表演(http://www.youtube.com/watch?v=NDSt3cSp2sQ),由於場次與座位有限,希望各界可直結本館網站查詢該活動定點索票的方式,在此竭誠歡迎社會各界蒞臨參觀。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光照大千──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考古展」承辦人)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考古探索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