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 • 迴響
2014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從陌生到想認識更多
剛開始我對實習並沒有特別的想法,以我的科系來說,一般選擇到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見習,但是我對於戶政或是地政等沒甚麼興趣,所以選擇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覺得在史前館應該比較有互動,也不是死板板的工作,更可以在有空的時候聽導覽、看展區,既然是實習,就好好利用把握這個機會。
雖然剛開始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一個組室,但覺得公共服務組最貼近自己的生活,就選擇了這個組別。雖然公服組做的事情看起來普通,可能沒甚麼挑戰性,但要有即時的危機處理反映,也是最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一個地方印象好壞的關鍵,即使那個地方好玩或有意義,但服務人員的態度絕對佔大多數,而我們這些實習生不只是實習生,在博物館現場就代表史前館的一員。
剛報到的第一天,先認識裡面的環境,第一次到史前館的行政中心覺得很嚴肅,平常是不可能踏入的地方,感覺裡面都是一些很厲害的研究人員、考古人員之類的,可能會不好親近。但進去之後才知道我們平常不太會接觸到的研究人員,還是有遇到幾個,人都很親切。行政人員也都很親近我們,每個解說員也都會熱情打招呼,而負責發通知給我們的小碧姊也沒有讓我們覺得有距離感,也會跟我們聊天,沒有像老師跟學生的感覺。
而在大廳的保全夢麟大哥和票務聖文哥和靖雅姊,以及服務台的曉蘋姊也都會跟我聊天打招呼,不會把我們當實習生,反而把我們當夥伴、史前館的一員來看。我比較常在大廳,所以對大廳比較熟悉且有感情,雖然只是簡單的撕入場券和指引客人,卻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從老到小都可以接觸。
雖然我在公服組,卻也可以跟著展教組一起出去認識在地原住民文化。第一次跟著建成大哥去金崙,聽東魯凱族的故事,看石板屋,雖然我們是晚上去的,看不到石板屋真正長甚麼樣子,但是知道了百合花對魯凱族來說多麼重要,也要有資格才可以配戴。
之後去頭目家參觀,聽頭目述說他爸爸的故事,以及那些頭冠飾品代表的意義,還有家裡擺了個頭像,代表以前曾經取下人頭,是英勇的象徵。看著頭目抱著爸爸媽媽留下的東西邊說都快哭出來了,也說到他想他們時就會抱著他們留下來的遺物。之後去部落裡看到收穫祭的準備,原住民給人的感覺很團結,會為了他們的盛事,大家都出動,一起來跳舞。這種感覺就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可能會忙碌於自己生活,晚上哪還有力氣來排演,但他們卻是全村到齊,看大家練習,有一種共襄盛舉的感覺。
第二次是跟著頌恩姊一起去了解原住民文化,跟我們介紹了平常絕對不會注意到、甚至是不會讀到的歷史,讓我們了解臺東原住民現在所要爭取的是甚麼、抗爭的是甚麼,以及族人為什麼抗爭。她也帶我們到三和海邊去認識被稱為祖先發祥地的地方,這是我們平常絕對不會去注意的地方,述說他們的信仰及背後的故事,祖靈對原住民來說是多麼尊敬且重要。我們還去拉勞蘭小米工坊吃洛神花豬排,真的超好吃超有臺東特色,非常推薦來臺東一定要去吃吃看。
在史前館實習短短一個月體會很深,也好喜歡對著裡面的大象發呆,喜歡裡面介紹的東西。第一次這麼接近歷史,原本以為對歷史沒興趣,進來之後卻想認識多一點。謝謝史前館給我一個名額來體驗他們的工作,認識他們,也喜歡裡面所認識到的人,有時候跟保全大哥聊天真的很開心,有機會我也要待在史前館工作。
與大廳服務台曉蘋姐合照。
幫忙布展也是博物館實習一環。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學生,2014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