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體會不以事小而不為的奧妙

文/周揚哲.圖提供/周揚哲、史前館、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博物館工作就像拉大提琴,看起來很優雅,準備工作做起來一點都不優雅。」這是實習第一天主管跟我們說的話。實習時所做的工作很小、很細、很雜,但是沒有這些事情的推進與進行,很難完成下一個步驟、完成最終的目標,這在肩負開展重任的展示教育組尤其如此。

其中我們四位實習生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就是協助一個月後即將開展的特展「重返水思路:奇美部落特展」。一開始面對空空如也的特展室,讓人不禁覺得:「這真的有可能成功嗎?」但是有賴前輩與帶導人按部就班規劃每一個步驟的流程與時日,在一個月後終於如期趕上開幕日,讓我們這些實習生嘆為觀止。

嘆為觀止的修練歷程

在協助布展的一個月中,我們做的事情包括測量從奇美部落運送下來的展品,以及協助擺置展品以利燻蒸,還有最後的上架。不過最難忘的還是做了大量、源源不絕的石頭,前前後後總共花了三個星期時間,經過揉報紙、鋪餐巾紙、塗上白膠、上漆等繁複動作,才終於把每一顆石頭一筆一畫完成。

image001

完成的氣象石以及秀姑巒溪石頭。

還有我們花了最多力氣的「氣象石」,這是所有石頭中最耗材料、體力以及資源的一顆。我們在裡面先用紙箱作為基底,一樣塞滿報紙團等重複的動作,但是面積越大的石頭越難處理,不時還有重心不穩會倒塌的危險,但總算在開幕前三天,讓它屹立不搖如秀姑巒溪地標挺立在我們特展室裡面。當我們深陷在畫石頭的泥沼中不見天日時,要感謝志工叔叔以及奇美部落的朋友們即時來相助,要不然我們絕對不可能追上開展的進度。

如果說實習是一種修練,我們除了修練到基本、簡單的策展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當工作做到疲乏的時候,要學習用別的工作來調適自己的體力,然後又不會影響到工作的進度。於是當我們畫石頭畫到很累的時候,就回去協助邀請卡還有海報的整理以及寄送;當做這些事情也感到麻痺了以後,就再乖乖回去畫石頭,如此交換工作雙管齊下,才有可能把很多事情在同一個時間內一起完成。

image003

展物一開始進來史前館所進行的拆封及測量。

image005

展物進入展示櫃。

可能有時候會想:「這些事情又沒有說有多難,誰都可以做,那我們來實習就是要學這些嗎?」可是換一個角度想,今天如果我們連這麼簡單、瑣碎的事情都做不好,那主管們怎麼有可能會放心地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給我們呢?「不以事小而不為」,這也是實習第一天所聽到的話,到了今天更能夠體會這句話的奧妙之處。

熟悉又陌生,但已有更多認識

對我來說奇美特展雖然忙碌但是充實,隨著八月一號奇美部落特展的開幕,我們的特別任務也就暫時告一段落了,剩下一個月時間,可以體驗史前館每一個地方不同的工作。教育資源中心、趣逛特展的DIY活動還有周末假期在中庭的DIY活動,每一個地方都要面對來史前館參觀的遊客,面對遊客有時會有空巢期但是也比較會有直接的壓力,因為面對遊客有時真的會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事情。展示教育組的同仁也很認真教導我們要如何面對遊客時該謹慎小心的地方。

隨著實習的時光倒數,以及最近參訪奇美豐年祭的活動,讓我對史前館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的是對這裡的一切慢慢地熟了,像揭開了這裡的神祕面紗;陌生是即將離開後對這裡又會像之前如遊客一樣,對這裡充滿了神祕的想像,像是又把面紗慢慢放回去了。

image007-

木船搬入史前館,大家齊心協力。

image009

開展當天與感謝表合影留念。

最後看著奇美部落特展的開幕,在省思自己的生活以及族群,覺得原住民朋友努力保存自己的文化,他們努力維持自己的生活模式之外,也漸漸能了解自己是「誰」,自己的中心價值在哪裡。而我們自己是誰?我們自己的中心價值在哪裡?不管是看到最近臺灣社會的社會運動,還有政治的許多角力與盤算,或許這個國家大部分的人都很想找到這個解答,只是大家的方式不一樣而產生了衝突與仇恨。也許有一天,我們回頭看到原住民的朋友團結,雖然情況不同,可是我們更應該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這個地方更好。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5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