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史前卑南大解密──卑南遺址公園校外文化體驗活動
活動緣起
112年9月起文化部與各縣市政府攜手共同推動「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透過與藝文團隊及文化場館合作,量身打造適合國小、國中、高中不同教育階段的體驗活動,帶動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藝文場所,體驗文化之美。讓孩子們從學生時期就能與文化產生交集,轉化為成長的養分與認識世界的方法,進而成為未來生活、思考與工作的一部分。
臺東縣政府也加入校外文化體驗計畫,112學年度規劃5條路線供學校選擇,參觀的藝文場館包含臺東北町日式建築群、臺東故事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以及臺東美術館。
學生除了可透過文化體驗計畫參觀博物館展示與歷史建築外,各場館亦提供不同的探索導覽與DIY活動體驗等。此外在臺東藝術節活動期間亦提供相關活動場次,鼓勵學生參與藝術節的表演活動,透過導覽、節目欣賞與相關體驗活動,培養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建立文化自信。
史前卑南大解密
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亦為臺東縣校外文化體驗活動其中一條路線的參觀場所,為提升學生對藝文的興趣,園區教學團隊規劃以公園展廳為學習基地,透過互動探索的學習單與導覽體驗,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觀察展廳文物、探索史前卑南文化生活樣貌,同時搭配手作DIY活動,結合美感教育,深化學生的博物館體驗。
此外,為達到適性的學習體驗,團隊亦針對不同年齡層規劃三套不同主題的課程內容,我們希望這不是只找解答的參觀,而是透過有趣的探索經驗來認識史前文化,每個「解答」都是來自於每個人的創意思考。課程內容詳述如下:
一、遇見臺灣玉~國中版
這套體驗課程針對國中生設計,學生先透過學習單引導,從展示廳的生活石器發現與想像卑南文化人的生活樣貌,並嘗試描述當時生活環境有什麼優點與特色。陪葬玉器一直是卑南文化重要的代表文物之一,學習單亦引導學生觀察與紀錄展廳中的陪葬品玉器,想想史前人會使用什麼樣的工具來製作玉器?
透過觀察與想像,進入史前臺灣玉的世界。導覽後提供DIY活動,學生認識與親手觸摸臺灣玉材、感受其質感,最後使用古老的鑽孔器來體驗鑽玉過程,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玉項鍊。
遇見臺灣玉─體驗鑽玉。
遇見臺灣玉─體驗臺灣玉觸感。
二、發現史前卑南人~國小1至3年級版
這套體驗課程針對國小3年級以下學生研發。學習單的設計從史前卑南人身上的穿搭與工具出發,引導學生在展廳尋找史前卑南人隨身佩帶或會使用的文物(玉管、玉玦、石刀等),透過仔細的觀察後再運用拼貼的方式來想像與裝扮史前卑南人,並分享其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做的事情。
學生透過文物的觀察與情境的引導,進入史前人的生活情境中。參觀展廳之後,教學團隊引導孩子們運用線條圖案印章裝飾在陶器文物板上,製作獨具特色的文物吊飾。
發現史前卑南人─文物觀察。
發現史前卑南人─DIY體驗。
三、探索卑南文化層~國小4至6年級版
4年級以上的學生開始學習認識家鄉的文化,5年級學校課程則開啟學生初探臺灣的史前史,因此針對4年級以上的課程規劃,教學團隊嘗試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史前卑南文化及其獨特的文化現象(例如拔牙),同時認識文化層的概念。
另外,園區109年重新開放的戶外學習教室考古發掘體驗砂坑結合考古與環境教育,在近現代層位坑可發掘出許多當代的廢棄塑膠製品。這樣的概念我們也運用在此學習單中,引導學生「將貼紙上的文物圖示貼在所屬的文化層上,也想一想近代可能會留下甚麼給未來的考古學家呢?」教學設計希望讓孩童不僅能認識史前卑南文化,亦能啟發學生理解與覺知現今嚴峻的環境議題。
考古學家透過文化層出土的遺留了解過去人類生活的樣貌。這套體驗課程的DIY活動,教學團隊特別設計手作時光寶盒,學生們將自己的心願寫在熱縮片上,加熱收縮後連同其他喜愛的文物熱縮片一起放入盒中,加入調製的石膏液即完成屬於自己的時光寶盒。大家相約學期末或是畢業時,一起挖開自己的時光寶盒,也看看屆時是否已心想事成了呢?
探索卑南文化層─文物拼貼。
探索卑南文化層─時光寶盒。
以藝術為本的文化體驗
「史前卑南大解密」課程規劃之初,在於引發學生對史前文化的興趣、願意主動探索並觀察文物特徵,此外提供不同年齡層不同課程與手作體驗亦是規劃的重點,期望學生們透過身體的經驗,能對藝術文化產生興趣。
文化體驗活動的目標是透過藝術文化的體驗,讓孩子自然融入藝術欣賞和創作情境。運用多元的藝術形式(如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文化資產、文學閱讀、電影、工藝設計等),開啟孩子探索自我,認識世界,進而引發主動學習、關心他人、關懷社會與環境的態度。
藝術實踐(art practice)是透過探索自身的經驗並具現於特定藝術形式中的探討過程,具有思考、探究與理解的歷程。藝術活動的本質是「創造」,藝術本位的核心是「研究」。當藝術本位應用在教育上則是在創造過程中所發展的探究學習,學習者在藝術實踐過程中延伸自我向外連結社會、文化、自然等相關議題,並在經驗學習中進行融合與展現(劉豐榮,2010;鄧宗聖,2014)。
文化部自106年起即與教育部共同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廣邀藝術工作者從多面向的跨領域藝術形式,將在地文化加以融合與轉化,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體驗課程。未來卑南遺址公園將持續推動文化體驗相關活動,並重新思索以「藝術」為本位的教育理念發展新的課程內容,引導孩子在創作過程中、探索自身的經驗並理解生活中的各種議題。
參考文獻
鄧宗聖(2014)。藝術本位對素養教育實踐之啟示。藝術研究期刊,10,159-186。
劉豐榮(2010)。精神性取向全人藝術創作教學之理由與內容層面:後現代以後之學院藝術。視覺藝術論壇,5,2-27。
文化部(2023)。走出校園—校外文化體驗。查詢日期:2024年6月30日。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遺址發展組助理研究員,校外文化體驗計畫卑南遺址公園教學團隊成員)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南島文化專欄
-
話題 • 話語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