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充滿自信的演出

文‧圖/黃仕翰

為什麼我選擇到史前館實習

關於實習這件事情,在大一時曾看到學長姐為此忙得怨聲載道,不管是從選擇實習單位開始,或是實習之後要面對職場的一切,甚至是處理實習結束之後的殘局……這些情況對於當時仍然是大一的我們,或多或少製造了心理準備。

輪到我們實習這一年,理所當然也遇到了上一屆會遇到的情況,不過隨著系上辦理實習的經驗增加,處理上也相對比較有頭緒。在看到我們能夠選擇的實習單位名單時,最吸引我的便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在我們系上眾多的實習單位裏頭,大部分的選項都是飯店或是酒店,也因此史前館就顯得特別不一樣。

不過,大部分同學看到史前館開出來的工作條件便會卻步,因為在史前館實習是沒有薪水的,要付出兩個月的勞力與腦力卻沒辦法得到報酬,會因此而選擇其他實習單位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卻非常堅定選擇史前館,就連實習志願也只填了這一項。會這麼毅然決然,自然有我所考量的地方,我認為相較於在飯店業實習,在史前館實習的機會更加難能可貴。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要在飯店工作的話,平日透過固定打工或是臨時打工都可以得到在飯店工作的經驗。但是史前館的工作經驗並不是說有就有,就算有打工機會也很難接觸到博物館裡面的內部運作。想要知道博物館到底是如何每天開館,面對成千上百的遊客並做出專業的應對進退,這正是我想選擇史前館作為大學實習經驗的原因。

定點解說大考驗

暑假來臨,我們的實習生活也正式拉開了序幕。從基本的館內設施介紹開始,聆聽簡易的展廳解說,接著就來到要使用兩個月的辦公室,從解說員那裡拿到需要研讀的資料,實習的第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解說員考核

<解說員考核>正式上場之前,要先經過館內解說員的試煉。

解說員考核。需熟記展廳資料,流暢地進行解說

<解說員考核>需熟記展廳資料,流暢地進行解說。

之後的日子,便是漫長的解說準備工作。為了在接下來的平日,也就是禮拜二到禮拜四在展廳裡進行定點解說,我們需要研讀眾多的資料,消化成自己腦袋裡的知識,並且仔細整理成能夠向遊客解說的內容。

除了平日的定點解說之外,在周末的時候需要協助公服組舉辦DIY活動,有許多體驗的彩繪活動可以參加。我們本身需要先做出範例、了解活動進行中遊客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準備活動需要的材料工具。

周末互動遊戲

<周末互動遊戲>周末會與遊客進行桌遊比賽。

周末DIY活動

<周末DIY活動>多種DIY活動可以給遊客體驗。

以下簡單敘述我在臺灣自然史廳A2展示室「冰期」所做的解說內容:

首先,進入這個展示廳映入眼簾的便是八隻體型龐大的冰河時期動物模型,這些動物模型都是利用挖掘或是打撈上來的化石去進行還原的真實大小。這些大型動物為何會來到臺灣?這就要談到過去曾經在臺灣發生的冰河時期,地球會因為很多原因忽冷忽熱,而這個「忽」不要以為很短暫,單位可都是以千年萬年來計算的。

當地球的環境氣候變冷的時候,海水蒸發變成雪,降下至高山冰原北極南極等等地方,海中的水都變成雪,堆積在陸地上,海水變少導致海平面下降,比較淺的地方也因此露了出來。

聽到這裡,大家都知道臺灣在冰河時期是跟亞洲大陸連在一起,但其實這樣說,只對了一半。時至今日,臺灣島嶼跟中國的大陸地塊一直都是連在一起的,只不過連在一起的地方被海水所覆蓋,臺灣陸橋露了出來,動物發現這裡適合居住便遷移過來。

接下來看到這座雪山模型,在恆雪線上方終年積雪的地方,雪越積越多,高山承受不了這麼多的冰雪,因為重力的關係只好沿著山谷滑落,形成了冰河。我們想像中的雪是非常純潔乾淨,但現實卻是殘酷的,雪常常夾雜著各種雜質,這些雜質隨著冰河沿著山谷往下流,途中不停去侵蝕刮擦山壁,形成各式各樣的冰蝕地形,這些冰河地形都是科學家研究過去地球的證據。

轉過身來,看到這些動物模型,最多人好奇的便是四不像了,身上四個特色分別是角像鹿,脖子像駱駝,蹄像牛,尾巴像馬……

上面這些介紹,不過只佔了我在這個展廳解說的二分之一,並且都是經過簡化,好讓沒有具備相關知識的遊客能夠輕鬆理解這個展廳的內容,而且不會產生如同被說教或是上課的厭煩感。我認為做為一個解說員最重要的就是自信了,要對自己的「表演」充滿信心,即使被遊客搗亂也要心平氣和繼續解說。遊客常常會問很多非常奇妙的問題,這些問題包羅萬象,常常考驗解說員的先備知識和臨場反應。身為一個專業的解說員務必要做出一個讓遊客滿意的答案,讓他產生滿足感。

在史前館實習的這兩個月以來,發生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即使現在回想起來,仍能夠會心一笑。也許在我們老了之後不會記得這些瑣碎的小事,不過這些經歷,相信絕對會影響之後人生的選擇和想法吧。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15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