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 • 迴響
2015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遺址工作不簡單
在進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擔任實習生之前,我曾幻想在博物館工作是一件很酷、很浪漫的事,工作時不僅可以看到美麗的玉器,說不定還能親手觸碰那埋於好幾千年前地底下挖出的各式古物。搞不好史前館還會像電影「博物館驚魂夜」那樣,到了夜晚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博物館神秘的形象,讓我非常期待暑假的實習機會。我和其他兩位實習生的實習單位是「遺址公園管理中心」,我們在公園的工作主要分為考古現場、營隊活動和展廳。
我們的第一項工作是學習考古現場的導覽解說。我將學習的過程分為觀摩、資料閱讀、練習、實際導覽。在觀摩不同解說員的導覽後,我才知道解說有許多不同的風格,在面對各個年齡層的遊客時,也需要調整訊息的傳達方式,才能使遊客了解導覽的內容。
在資料閱讀的部分,我會將自己在觀察導覽過程中發現的細節寫到筆記本中,並利用閒暇時間,從解說員給我們的書本或刊物中劃出重點筆記,甚至在一本薄薄繪本裡,也能找出許多重點資料,這些資料都可以補充到筆記本中。雖然找到很多資料是一件好事,但在整理資料和背資料的過程中就比較辛苦了。該記住的基本知識和專有名詞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所以只能老老實實背起來。
之後是練習的部分。練習時需要把腦海中的資料,用口語流暢的表達出來。原本以為很簡單,沒想到和其他實習生練習時卻講得不通順,緊張的時候還會語無倫次,因為表現不如預期得好,讓我有了很重的挫折感。幸好有解說員們分享他們的經驗,自己也經過一次次練習後,才重拾對解說的信心。
而當我終於可以實際為遊客解說,遊客也在導覽結束後以開心的笑容感激我時,我才第一次嚐到當解說員的成就感。那成就感來自於與遊客有良好的互動,能夠帶給遊客歡樂;也來自於對自己的期許,能夠克服困難,順利把想傳達的資訊傳遞給遊客知道。
觀摩考古現場的導覽解說。
為遊客導覽。
除了考古現場的解說,我們也需要幫忙公園的營隊活動。營隊活動的對象以小朋友為主,主要的工作有設計、準備活動內容,當天也需幫忙活動的進行。我們會先和承辦人一起開會,討論活動如何安排比較妥當。在討論中可以聽到大家不同的想法和創意,我覺得非常有趣,也能學到很多知識和技巧。
確定活動流程後,我們會開始製作活動需要的道具,例如分組用的拼圖、獎品、DIY的材料。我自從大學後就很少接觸美工,所以藉由這次實習可以再次拿起畫筆、發揮自己的創意,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道具準備妥當後,我們和其他小隊輔和活動人員開會,再次確認流程和分配工作。活動當天,我們擔任小隊輔或主持人,這次是我第一次當小隊輔,不僅要有活力、使小隊氣氛熱絡,也要隨時注意隊員們的安全。雖然我覺得當小隊輔很容易身心俱疲,但能讓小朋友在活動中有所收穫,再辛苦也值得。
營隊活動中製作原住民傳統食物avay。
和小朋友製作竹蜻蜓。
我們最慢接觸到的工作是展廳,由於在實習的第一個月,展廳仍在施工,我們剛好有機會可以參與布展的工作。雖然大部分的環節多由專業公司團隊進行,但我們也幫忙了一些擦拭、裁剪、放置的工作,光是這些基本功,就可學到一些應注意的細節和技巧。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和古物之間終於沒有玻璃櫃的阻隔,能夠在眼前仔細端詳。這種只隔著一層手套的距離,讓我很慶幸能夠到史前館實習。
在這個暑假的實習經驗中,我除了學到很多實務上的知識和技巧,也在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變得更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管未來是否還會接觸文化資產的工作,我都會將此次實習學到的牢記在腦海裡,期待來日發揮所長。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系學生,2015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創作芬太奇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