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滿懷虔誠與謹慎之心

文‧圖/吳佳軒

2016年8月的暑假,我與同學在史前館的研究典藏考古組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即使平常在學校修了許多考古相關課程,但始終缺少實際觸摸的機會,更不用說進入博物館親自觀看了,因此這次機會十分難得,我也非常珍惜。

以青山為背景,藍色水晶般閃耀的史前館在清澈天空下屹立著,是實習期間每天怎麼看都怎麼美的風景。我們在這座藏有臺灣千年文化的寶庫中,分配到整理加路蘭遺址的陶片,需要將同一陶器的碎陶片如拼圖般拼湊起來,並且寫下代號、陶器器型部位、重量、長寬、厚度等相關資訊。

1

原本好多片陶片,細心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家人。

第一次拿出陶片袋子,將歷史一把抓握在手中,既沉甸又脆弱,需要全心全意、輕柔地將它片片拾起。然而這些陶片碎片的質地、型態、顏色,對於一個平常只在書桌前和教室中鮮少觸碰大量陶片的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因此起初也曾不小心犯錯,認錯陶片、分不清部位,但在每天練習、與意琳姊耐心指導下,手感越來越好,也越來越了解每片陶片的特色,能夠真正樂在其中。

除了陶片整理、紀錄、歸檔,意琳姊也提供了李坤修先生的研究文章給我們閱讀,一方面讓我們在實際操作同時也能更了解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在對東台灣史前文明有更深刻了解後,拼陶片時的感受會更不同。平時館內有演講時我們也可以在指導人員同意後前往進修。午休期間,我們也得以到博物館內參觀各個展覽或至圖書館閱讀,最棒的地方在於每當拼出新器型、腦中沒有相對應形象時,都能到展廳尋找該器型的完整樣貌,以及更全面的資訊,對於學習幫助非常大。也因此這一個月的實習讓我除了實作外,也將相關知識更深刻烙印在腦中,收穫很多。

2

拼完陶片後,還需測量並寫下相關資訊。

考古遺址被發現、挖掘出來後,進入到博物館中,並開始進行清潔、整理、照相、建檔、研究分析等一連串繁雜作業,中途經過無數人努力,直到最後它的價值才真正發揮出來。這些考古遺址的陶器被時光輾壓成碎片,最終蒙上一層灰,而我們在實習中能做的就是虔誠又謹慎地拼湊出它的真實樣貌、為它留下正確訊息供未來參考,並讓陶片的塵土在我們身上留下讓人欣喜又寶貝的痕跡。

3

整理後的陶片等待被歸檔。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2016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