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我不在史前館,就在往史前館的路上
2017年史前館打造一個讓您隨時都想來的博物館。
由世界知名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Michael Graves 設計的博物館建築,環境優美,不但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博物館,第一座包含博物館、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也是臺灣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其設計理念更在於強調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關係及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關係,期使參觀者對於展覽品的體驗更為豐富。
首先,自2016年起建置「智慧博物館」,導入現今最夯的資訊化方式,從開始計畫博物館旅程、到電子購票入館與利用手機或平板的自主行動導覽、離館前回饋參觀意見,一系列的參觀體驗都能利用行動工具完成。展館內新增10多項具豐富聲光效果的互動設施,正等著民眾前來利用不同的互動方式,更輕鬆地參觀與學習。
第二,雞年吉年好運到!年度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舉辦特別活動歡迎大家來參加!元旦首先推出「搗出新希望─紅藜麻糬DIY」活動,希望藉由趣味活動,帶領民眾更親近南島族群的展示內容,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博物館以杵臼在大廳迎賓,邀請民眾協力搗出新希望,在雞年的開始,一同許下新年新希望,分享美食與喜悅。一、二月景觀花園打造紅藜可食地景,推出「藜不開你:又見臺東紅藜紅、浪漫紅毯花海大賞」,透過紅地毯地景搭配展示、活動與市集等,讓民眾走一趟史前館,即可擁有知性、感性與多元文化內涵的多重體驗。
三月春天來了,史前館擁有全國最美、最大超過萬坪的綠色草坪與珍貴臺灣原始植栽,誠摯邀您與三五好友,一同來共度輕鬆愜意的春日午後的野餐活動,你有和家人悠閒坐在草地上聆聽音樂喝下午茶的記憶嗎?你有多久沒悠閒地和朋友一起野餐?初春蝶舞翩翩之時,誠摯邀請您和家人和情侶,一起來聽音樂、一起來尋歡樂、一起來曬恩愛、一起來享受甜美時氛。
兒童節連假(4/1~4)爸爸媽媽一起來,推出「童玩同樂節,2017一起到史前館」,讓大小朋友在專屬兒童的節日裡,創意手做DIY童玩,提供參觀民眾多樣化知性娛樂的選擇,快樂逛遊博物館。延續兒童節4月8日推出「小手拉大手─野餐+趣味競賽」,準備超好玩的草地遊戲,讓孩子從忙碌的課業中喘口氣,逛完博物館走向戶外活動筋骨。
本館景觀公園栽植臺灣原生植物及誘鳥植物,兼具戶外教學之機能。園內蜿蜒曲折的步道連接園區各景點。每個景點皆有其主題與功能,四周植栽配置也隨之不同。觀景小丘沿著螺旋步道向上可達頂端,在此可俯瞰四周蜿延起伏的山勢及波光粼粼的太平洋,清風徐徐,令人胸襟頓時開闊。偶然行經的火車更為視覺帶來驚喜。
還有還有,每月推出適合親子參與的主題導覽,利用可愛主題與小遊戲,讓您對博物館的展品觀察更深入,活動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及下午3:00各一場。
二月推出「希利克」幸運占卜鳥,介紹占卜鳥繡眼畫眉鳥,其特徵為頭部、臉及後頸是灰色,頭部兩側各有一黑褐色縱線,眼睛周圍有白色眼圈,是山林中極為普遍的留鳥,常發出急促的「唧、唧、唧」、「擠、擠、擠」之鳴聲。臺灣原住民泰雅族、排灣、布農族之原住民,常會以這種鳥類的叫聲次數及發音位置作為判定當時吉凶的預兆,是原住民獨特的占卜法。
三月推出「蛙?蛙?蛙!蛙在樹上」,帶您認識躲在展廳內的莫氏樹蛙,別名臺灣樹蛙,臺灣淺山地區最常見,大小約4-5公分,是臺灣特有物種。「莫氏樹蛙」叫聲響亮,如火雞叫般「呱─阿,呱阿阿阿」。
四月則推出「陶樂比︰有趣的陶器認識」,眼花瞭亂的史前生活陶器,哪個是鍋?哪個是碗?陶器有紅有黑,不同於何處?緊接著五月推出「藍天、飛魚、拼板舟」,介紹鬼斧神工的蘭嶼拼板舟如何製作,互動小遊戲則有「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猜猜看這遊戲怎麼玩呢?會帶你認識甚麼呢?
心動了嗎?2107年,讓我們隨時在博物館相遇。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公共服務組助理研究員兼組長)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考古探索
-
回想 • 迴響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