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 • 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好可愛的好佩服
記得剛到史前館時,看到已經做了一個月的實習生很熟練地進行將陶片分類、拼接、黏合、紀錄、登記等一連串程序。心想,我一個月後也可以這麼從容、有條不紊地整理這些陶片嗎?
老實說,一開始接觸實習工作內容的我們,還找不到方法,只是很努力地用眼睛觀察,看看散落在桌面上的陶片裡,有哪幾片跟手裡拿著的陶片很像,看看有沒有可能是斷裂的另一邊。但往往花了很大的力氣,可是成果卻有限。
不過慢慢地,我們學會要先從部位與質地做最初部的分類,先找出新鮮的斷裂面,或是好辨認的部位做拼接黏合。還有觀察陶片的紋路和顏色,把相似的陶片放在附近,方便觀察。而這樣從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是你以為在書上看過、覺得自己理解的內容,可是轉換到實作上還必須付出時間。而也唯有當自己真的做過,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領域、是不是依舊抱有當初想接觸認識的熱情。
而讓我看到熱情的就是帶領我們的意琳姊。在我們和陶片奮鬥的時候,意琳姊會過來探班看我們做得如何,或是幫我們一起看正在整理的這批陶片。而她最常對這些陶片發出的讚嘆聲就是「好可愛」,引起我們的好奇湊過去看。此時意琳姊就會解釋陶片上面的紋路可能是用什麼材料、什麼方式製成,或是從陶片的指印痕、輪修痕來推測史前人當時的製作方式。而觀察足夠的標本之後,就可以推測這個地方的居民他們製陶的習慣與傳統,形塑我們無法企及的過去樣貌。每次聽完意琳姊的解釋與分析後,都會很佩服做研究的人,總覺得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熱情,看到他們對考古的喜愛。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學生,2016年史前館實習生)
本文亦發表於「史前館粉絲頁」,歡迎分享討論!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博物館頻道
-
考古探索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