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頻道
英國愛丁堡大學返還牡丹社事件原住民遺骨案:國內篇
前情提要
英國愛丁堡大學(以下稱愛大)典藏有牡丹社事件之臺灣原住民族頭骨,經屏東縣牡丹鄉公所代表族人委託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稱原民會)推動返還事宜,原民會致函英國愛丁堡大學要求返還,愛大亦因應國際解殖浪潮,同意進行返還程序。
另外,部落方期待對於遺骨身分有更進一步確認,期盼能透過研究分析或後續 DNA 檢測比對確認遺族社群。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因具有妥善保存環境,並為國內少數進行體質人類學研究單位之一,同時兼具考古學、民族學相關研究專業,經原民會邀請協助進行遺骨返還事宜,並規劃後續研究及寄藏等工作。
出國前的館際互動
原民會教育文化處於2022年7月11日拜訪史前館南科考古館,諮詢體質人類學相關事宜及古代DNA檢測可行性與注意事項。之後更陸續召開多次跨部會會議來解決各項議題。
- 第一次跨部會協調會議(2022.08.23),討論各部會協助事項、部落族人對於返還案的意向及儀式的需求,以及史前館協助進行研究型整飭及保存頭骨的可能性。
- 第二次跨部會協調會議(2023.02.06),討論返還流程安排,包括族人儀式需求、紀錄片拍攝、文件簽署及文化象徵之禮物贈送。
- 第三次跨部會協調會議(2023.06.11),包括牡丹社頭骨返還儀式所需物件(如豬骨、檳榔)、遺骨返還之(跨國)運輸安排事宜、返還後遺骨於南科考古館寄藏所需行政程序。
- 因應跨國運輸而產生的保險需求,原民會召開頭骨運輸保險價格評估會議(2023.08.07),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就返還遺骨之歷史、文化及相關價值進行評估討論。
- 牡丹鄉公所至南科考古館勘查(2023.09.08),確認遺骨返還儀式需求及空間規劃。
- 第四次跨部會協調會議(2023.09.11),討論關於遺骨通關、返還儀式致詞及國內外流程(含需於英國採購或涉及動植物檢疫規定者)、本案後續工作分工事宜。
遺骨返還前的最大問題
在多次討論會議中,最重要的考量在於遺骨返還時所需要進行的儀式。在儀式中,檳榔與豬骨是供品、竹子是結界、靈媒所使用的小刀與部落傳統領袖使用的配刀,都是海關嚴守的項目,所以經過了幾回討論。最後,檳榔由馬來西亞進口至英國、竹子剛好可從英國倫敦辦事處花園取得、刀子透過託運,才一一解決了出發前關鍵的處理事項。
遺骨點交後出現一個小問題就是登機前的打包。原本在我們的預想中,遺骨會在愛大一次打包好,然後就運至倫敦希斯洛機場(Heathrow Airport)與我們人員一起搭機回國。未想他們將進行二次打包,先在愛大進行初次打包,再至倫敦希斯洛機場的倉儲進行裝運型打包。
回臺灣後的整飭與寄藏
遺骨於返回臺灣並運送至南科考古館的路程都很順利,而且部落族人全程都一直陪伴遺骨,直至安置於南科考古館。第二日一大早進行儀式,以慰英靈。
於正式簽約寄藏於南科館後,即開始評估該進行的整飭工作。首先,基於4顆遺骨都尚稱完整(2顆有下顎,2顆沒有下顎),且長年存放於愛大櫃架,評估後,遺骨本身只以棉球、先後施以95%的酒精與純水擦拭,工作人員配備口罩、頭罩、拋棄型實驗衣、手套。
另一方面,無酸保存盒也經過重新設計。遺骨回臺時的包裝方式,遺骨、保存盒與族人所製傳統服飾的關係為「內層+下方」、「外層+下方」、「上方」。其中,每個遺骨保存盒僅能收入遺骨,除無酸紙盒外,上下左右未有任何防護,只能以無酸紙張塞入空隙之間。至此,服飾獨立於保存盒之外且頭骨多未以解剖姿勢(頂骨在上、顎骨在下)置於保存盒之中。
為使遺骨與服飾置於同一空間,且遺骨能頂頭在上、上顎骨在下的樣態呈現,因此館方人員再次客製化了各個遺骨保存盒。這次,遺骨、保存盒與服飾二者的關係改為「內層+上方」、「外層」、「內層+下方」。
目前,遺骨的基礎形態學研究已於2024年3月中完成,而可能進行的古代DNA分析正在洽談。至於返還的遺骨本身皆已妥善安置於恆溫恆溼環境之中。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南科館管理中心副研究員,英國愛丁堡大學返還牡丹社事件原住民遺骨案南科館赴英成員)